今天我们来说说医生工作服的发展史。
中世纪时期,一种不明传染源的烈性传染病肆虐欧洲,隔离、奔逃都没法有效制止疫情。欧洲人民全面陷入恐慌,甚至一度认为这是上帝在惩罚人类。没错,说的就是黑死病。 为了防止在接触患者时候感染,一名叫Charles de Lorme的法国医生在1619年发明了一防护衣,造型那是相当雷人,这就是著名的鸟嘴医生(Doctor Schnabel)
鸟嘴医生装备概览:
➤铠甲:防油布制成的大衣
➤手套:可以包起双手的巨大手套
➤头盔:可以包裹住头发的礼帽式头盔
➤面具:鸟嘴状面具,口鼻处塞有棉状物
➤护眼:玻璃护镜
➤法杖:长棒,用来挑开患者衣物查看病情时使用。 由于疫情异常凶猛,鸟嘴医生的装扮除了保护医生,还被赋予吓走病魔的美好愿景。病魔怕不怕先不说,小孩子着实被吓到了。
由于鸟嘴医生的装备太过雷人,这一造型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恐怖形象。有人会在万圣节会cosplay鸟嘴医生,恐怖电影里也会出现鸟嘴医生形象的反派角色。
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黑死病流行,夺走了全球大约3亿人的生命。人们已经接受一个事实:见到鸟嘴医生,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的医生和护士都身穿灰黑长袍,脸上还带着面罩的护士,气氛极其压抑。
1667年的时候,画家科内利斯·德曼曾画过一幅画叫:《药剂师埃希布朗德.埃希布朗茨室内像 》,画中的药剂师就是身穿灰色长袍。 当时为什么把工作服设计成灰色的呢?
原因嘛,说出来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当时人们认为灰色可以隐藏“肮脏的污秽”。
那时候医院里还没有消毒这一概念,工作服只是用来防尘。一件工作服穿到坏都不会清洗、消毒。每年医院都有大批患者因感染而死,工作服也有一定的贡献率。
最初,外科医生们做手术时穿的是普通外套,只是外套袖子处的纽扣进行过设计,方便他们在不脱外套的情况下卷起袖子做手术。 由于当时没有麻醉术,手术室仿佛屠宰场...充斥着哀嚎和血腥。为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医生只能“快刀斩乱麻”,野蛮中透露着无奈。
直到麻醉术逐步完善,各种类型的外科手术才开始得到蓬勃发展。 1856年,一家酒厂委托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帮助寻找葡萄酒变酸的原因。经研究,巴斯德发现元凶就乳酸杆菌。他还顺带着提供了解决方案:把酒放在摄氏五六十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便可杀死乳酸杆菌---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杀菌法"。
后来又经过经过多年研究,巴斯德于1862年用实验证明,细菌只能来自细菌,不可能凭空产生。也因为这个发现,人们才知道伤口的腐烂和疾病的传染,都是细菌引起的。 消毒灭菌理念逐渐被大家认识。一款著名啤酒品牌最经典广告词为:我们的酒瓶是经过蒸汽消毒的!也正是这句广告词让该啤酒斩获当年的销售冠军。 1865年,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参考巴斯德的成果,提出缺乏手术消毒是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他为一位断腿病人实施手术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选用石炭酸消毒,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1868年,格拉斯哥医院对医护人员着装进行了改革,医生由原来的礼帽、礼服,改为戴白布瓜皮帽、穿白色大褂。医务人员就是从这个时候被成为“白衣战士”的!
到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全境的医生统一更换了白大褂。消毒与预防的方法也同期在医界盛行起来。 为什么选择白大褂作为医生工作服呢?
1)白色容易清晰观察到污渍,可以及时处理。
2)白色柔和,不容易刺激患者。
3)白色不褪色。
20世纪早期,衡量一位外科医生成功与否的标志竟然是-----衣服上浸染的血液和液体是否够多!术后鲜血淋漓的衣服,意味着进行了一台大手术。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医生开始更加重视防护,口罩和橡胶手套逐渐成为医护人员标配。
突然有一天,一名医生在手术时把视线从红色的血液转去看白色制服时,出现了看不清东西的状况,甚至感觉看到了绿色的脏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是一种叫做后像(afterimage)的视错觉。在长时间盯着一种颜色的物体之后,当转移视线看别的颜色的物体,会看到与刚才那种颜色的互补色。
什么是互补色?下面这张图叫做色环,180度直线连接的两种颜色叫做互补色,红对绿,蓝对橙。
比如你可以盯着下面这张图看上20秒钟,再转向右边的白色部分,你会看到什么呢? 医生在手术时神经往往高度紧张,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紧盯着病人的器官。如果他们突然看向同事的白衣服,或者白色的墙壁,就会看见蓝绿色的“幽灵”,比如在同事的白大褂上看到一条绿色肠子。 这些蓝绿色的后像有时候会影响医生的视觉和判断,这对病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当互补色原理被发现后,也就不再使用白色作为手术服颜色了。
蓝色和绿色是红色的互补色,所以手术服和手术室都是蓝色和绿色,这不仅避免了视觉影像的发生,还能放松心情,毕竟这是一种能让人心情愉悦的原谅色。
最后,真庆幸自己生在了有绿色手术服的年代,这一路走的真的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