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精准组合拳 决胜脱贫攻坚战
——遂平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遂平县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辖18个乡镇(街道、管委会),203个行政村(居委会)。遂平县是非贫困县,全县有贫困人口的村共193个(贫困村48个),贫困人口9825户23613人,贫困发生率4.7%。2014—2017年退出贫困村21个,脱贫2665户9510人;现有贫困村27个,贫困人口7160户14103人,贫困发生率2.8%。近年来,遂平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中央、省、市各项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按照打好总攻战的要求,强化攻坚举措,压实攻坚责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一、提升政治站位,夯实攻坚责任
(一)深化认识,精准谋划。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市脱贫攻坚重要会议、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是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摆上首要位置,举全县之力全力以赴予以推进。止目前,我县已召开17次县委常委(扩大)会议、7次政府常务会议、15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11次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中央、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立足我县实际,认真谋划制定《遂平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遂平县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统筹推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确保打好打赢这场硬仗。对照贫困村退出标准和贫困户脱贫条件,经认真排查核实,确定2018年拟退出贫困村17个,拟脱贫1436户4000人。
(二)夯实责任,凝聚合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的意见》等文件,认真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乡村的包干责任、部门的协调责任、驻村人员的帮扶责任和督查巡查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县、乡、村和县直部门11类责任主体的143项责任清单。切实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工作落实的监督管理,积极整合 “三支力量”(县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县纪委监察委、县督查局),不间断进行督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三单整改”(整改通知单、督办通知单、销号通知单),并运用“三色督查”(黄、橙、红三色督查令)推进整改落实,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止目前,县督查局共下发脱贫攻坚督查通报12期,通报工作不力单位56次、人员82人次;县纪委监察委共下发脱贫攻坚专题通报17期,通报批评34个单位、76人,警示约谈、诫勉谈话26人,免职2人,党纪政务处分14人。
(三)完善机制,扎实推进。为真正把脱贫攻坚做细做实,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健全完善领导带头示范机制、战区推进机制、专业组作战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乡晨会村夜商工作机制等,目前,全县已成立六大战区,组建了八个专业推进组,建立了1.4万人的基层网格员队伍,把全县11.6万户农户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
二、创新方式方法,提升脱贫质量
(一)以高质量党建提升脱贫质量。一是用好一个抓手。即深入开展夺旗争星活动,出台了《关于开展夺旗争星、实施乡村统考、夯实基层基础的实施意见》,设立“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平安建设”五面红旗,强化正向激励,对夺得“红旗村”“明星村”的大力表彰奖励,进一步提升乡村干部抓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等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打造两支队伍。即乡村干部和县直驻村帮扶工作队“两支队伍”。高质量高标准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拔有能力、敢担当、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管理,落实激励机制和召回制度,真正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三是加强“三化”建设。即推进制度规范化、工作信息化、阵地标准化“三化”建设,健全并落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促进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从严规范、有形有效;探索“互联网+智慧党建”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县乡视频会议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管平台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作用,实现对农村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业务培训的“面对面”“零距离”;县财政预算专项资金1985万元,对全县排查出的43个村级活动场所按标准进行重建。
(二)以问题整改提升脱贫质量。对上级反馈问题照单全收,并举一反三全面对照查摆问题。一是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春季集中活动。组织县乡村干部进村入户集中开展大走访,集中解决帮扶措施不精准、扶贫政策不落实、档案资料不规范等短板。活动期间,全县各级干部入户走访10余万人次,累计召开乡晨会600余场次,村夜商会4300余场次,梳理整改各类问题625条。在上半年省扶贫办组织的扶贫信访服务热线和群众知晓情况电话抽查中,我县所抽查群众的知晓度达到100%。二是开展“大整改、促就业、建产业、整环境”活动。结合走访排查出的突出问题,重点澄清7大类38项底子,扎实开展大整改和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活动,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三是开展业务标兵互查互帮促整改集中行动。从驻村第一书记、村级责任组组长、县督查巡查组、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中抽调业务标兵195人,组成39个互查互帮工作小组,对全县193个有贫困人口的村逐村进行互查,共查找出各类问题1260条,并会同乡村积极解决,进一步夯实了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四是开展业务标兵互查提升活动。从各乡镇抽调业务标兵,采取互查的方法,对全县60个重点关注村和薄弱村的漏评、错评、错退等问题全面排查,推动问题整改。通过互查,共发现各类问题407条。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以创新培训提升脱贫质量。县财政出资150万元新建了视频会议系统,将脱贫攻坚会议直接开到县直单位和乡、村,有效解决了会议信息和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的问题,让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今年以来,我县通过现场和网络讲座的形式共举办了六次大型培训,累计培训干部4219人次,做到了全县扶贫系统干部培训全覆盖。
(四)以专项活动提升脱贫质量。一是认真组织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制定了《遂平县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方案》,组织各乡镇利用1个月的时间(8月上旬开始,9月10日前完成),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回头看”,重点解决识别不精准、退出不精准和程序不合规等问题,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退则退”。通过 “回头看”,全县新增贫困户130户372人,清退28户97人,标注稳定脱贫217户831人。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五个遍访”活动。按照省委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开展了“五个遍访”活动,即县委书记带头再次遍访全县48个贫困村、17个软弱涣散村、39个重点村,3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带头遍访分包乡镇的所有村,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带头遍访本乡镇的所有贫困户和“六类重点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户、危房户、老人户、重病户),县直单位“一把手”带头遍访帮扶村的所有贫困户,193个村的责任组长、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遍访全村所有农户。止目前,全县已累计走访3.7万余人次,其中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共走访1345户,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走访2237户,各村级责任组长走访6652户,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级脱贫责任组其他干部走访农户2.7万余户,“五个遍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三是认真组织开展拟退出贫困村调研活动。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县各拟退出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拟退出村、拟脱贫户顺利脱贫退出,我县对17个拟退出村进行了专项调研,共发现各类问题11大类261条,目前,正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全面整改。
三、把握精准原则,全面落实政策
(一)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实行“三保两免一签约一救助”健康扶贫政策,做到贫困家庭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保费由财政出资缴纳,实行在县内就医免报销起付线、免住院押金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并实行签约医生、医疗救助等政策对贫困家庭全覆盖,最大限度地防止“一人得病全家致贫”。止目前,已实施贫困人口“一站式”就医结算6422人次,累计免收住院押金2952.23万元,免报销起付线5270人次,112.37万元;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享受大病补充保险2058人,赔付资金133.08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医疗救助4875人次,发放资金361.7万元。在我县“互联网+分级诊疗”基础上,又投入480万元建成了“健康扶贫服务平台”,目前平台终端已延伸到全县各敬老院和各村卫生室,签约医生已对贫困家庭开展电子巡诊7000余次。对符合条件的6172名贫困人员办理了慢性病证明,并录入了信息系统,享受门诊报销待遇。大力推进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工作,投资1300万元建设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11个,目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在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募集教育扶贫圆梦基金1100万元,对新考上和已在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每年发放助学金5000元。安排贫困村校安工程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2228.8万元,目前已竣工使用23个,主体完工、正在装修16个,主体在建1个。
(三)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认真落实《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民政兜底脱贫实施方案》,做好农村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大对贫困户的生活保障和救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今年以来,为9711名16—59周岁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每人代缴基本养老金100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6699名低保对象发放资金675.2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3272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资金609.7万元,为3492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186.9万元,为65名孤儿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31.9万元。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家庭临时救助1023人次39万元。
(四)全面落实危房改造政策。积极实施农村危房清零行动,对新排查出的485户C级和D级危房进行改造;对新排查出的1200多户A级和B级危房全部进行了修缮。
(五)全面落实安全饮水政策。今年预算资金3531万元,把全县27个未通自来水的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个)全部列入建设计划。目前,列入建设计划的行政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部完工,全县农村居民将实现自来水全覆盖。
(六)全面落实电力扶贫政策。全县48个贫困村的电网升级改造已全部完成。今年利用批复资金1114.1万元对11个非贫困村实施的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
(七)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积极推进农村环卫社会化服务,引入北京首创集团实施了农村清扫保洁、垃圾收运一体化项目,建立县、乡、村三级环卫体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县11个乡镇42个村按照省、市达标村和示范村标准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完成道路硬化105.23公里、道路绿化50.85公里、道路亮化46.2公里、排水管网90.29公里,建设景观游园4.3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14座、公厕25座,整建标准化村卫生室32个。
(八)全面加快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已按照河南省建设标准完成6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其中贫困村25个),计划到年底前完成102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其中48个贫困村全部完成),到2019年5月底前完成全县所有乡村两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完善配套任务。
(九)全面抓好项目资金管理。建立了2018年脱贫攻坚项目库,评审入库项目398个。 2018年实施项目337个,其中基础设施类140个、公共服务类132个、产业扶贫类64个、其他1个,止目前大部分已竣工。2018年我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704万元,其中中省资金2354万元、市级资金1350万元、县级资金5000万元,止目前已拨付6102.6万元,拨付率70.1%。同时,我县多方筹措资金36659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加大社会资金扶贫力度,积极引导组织实施“百企帮百村”活动,全县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累计投入各项资金1924.8万元,为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目前正在积极谋划建立2019年项目库。
四、打好攻坚硬仗,推动工作落实
(一)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出台了《遂平县2018年产业扶贫实施意见》《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规划》等,紧紧围绕食品加工、旅游、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着力实施7种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一是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带动。依托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积极与克明面业、思念食品、一加一面粉、大众粮油、正康粮油等龙头企业对接,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蔬菜等食品加工原料基地。目前已签订合作协议116个,建成基地面积17.6万亩,有效带动1600多户贫困户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等实现增收,也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特色种植产业带动。依托名品彩叶苗木、容大蔬菜、杰美葡萄、益农丰达、鸿壹香椿、文城香菇等特色种植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合作种植、就近务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已流转土地3.47万亩,涉及贫困户145户、土地655.1亩,带动370户贫困户增收。三是旅游产业带动。充分发挥嵖岈山国家5A级风景区、温泉小镇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或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实现增收。目前,嵖岈山旅游集团、友利公司及农家宾馆、农家乐等吸纳贫困人口灵活就业363人,带动226户贫困户流转土地978亩,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四是电子商务带动。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来村网等,建立电商扶贫网点28个,带动贫困户就业118人,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来村网采取“互联网+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带动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和销售,与11个乡镇26个合作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辐射带动贫困对象脱贫致富。五是光伏产业带动。县财政筹资7344万元在36个贫困村建立光伏电站,每年可为每个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受益贫困户3121户8980人。六是扶贫车间带动。利用郑州裕农商贸、玉山悦宏箱包(伊腾服饰扶贫车间)、领鑫农业、阳丰志强手袋、褚堂同发门业、和兴富强塑料、石寨铺长明琴弦、石寨铺李集生态棕叶、嵖岈山康茂手袋、沈寨献中手袋、沈庄服装等扶贫车间和扶贫加工点,带动234户贫困户增收,预期户均受益2500元。七是特色养殖产业带动。依托暖洋洋禽蛋公司、兴阳养殖场、范永强养殖场、绿源养殖场、天悦生态养殖合作社等养殖企业,采取合作代养、就近务工等帮扶模式,带动209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500元。
(二)突出抓好就业扶贫。目前,通过县产业集聚区企业转移177人,扶持自主创业66人,乡村产业就地吸纳和居家灵活就业2343人,劳务协作对外输出224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2307人(巡河员161人、护林员360人、公路养护员222人、乡村保洁员1564人),已累计实现转移就业7140人,就业率达92%。制定了《遂平县支持贫困劳动力向县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转移就业奖补方案》,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在产业集聚区务工的优秀职工和促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好的乡镇、村(居委会),对每个优秀职工奖励3000元,每个先进村(居委会)奖励2万元,促进了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就业。
(三)突出抓好金融扶贫。认真落实《遂平县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等文件,积极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开展。目前,全县累计设立风险补偿金3200万元、贴息资金1661.7万元,止目前已贴息945.33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4764.5万元,惠及贫困户5138户,覆盖率52.3%;2018年的拟脱贫户实现了金融扶贫全覆盖。
(四)突出抓好生态扶贫。加快实施生态护林扶贫,结合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推动生态廊道、农田林网、围村林管护社会化运营。县财政投入创森资金4500万元,采取与苗木企业合作的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依托名品彩叶等苗木基地,提供苗木嫁接、管理等就业岗位,有效带动164户贫困户、310人实现稳定脱贫。
五、坚持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一)强化政策引导。制定了《遂平县开展“志智双扶”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参与度,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对贫困户自愿发展生产、自办增收项目,且实现当年家庭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每户奖励1000元;贫困户外出务工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的每户奖励1000元,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奖励2000元。通过村组申报、乡镇核查、审核公示等程序,经认真审查,对359户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贫困户兑现奖励资金58.4万元。
(二)强化教育引导。加强技能培训,加强技术指导,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由“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今年以来,全县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00多场次,培训人员1.2万余人次,其中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466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430人,非贫困人员2238人)。
(三)强化典型引导。制定了《遂平县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等创建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脱贫致富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鼓励贫困群众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营造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今年,县财政出资173万元对200名脱贫标兵、200名带富标兵、30家带贫企业进行了隆重表彰。
(四)道德引导。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道德的教化约束作用,“用群众的方法解决群众的问题”。积极开展孝善敬老活动助推脱贫攻坚,全县成立孝善理事会193个,募集孝善资金128万元,收取子女基金26万元,发放资金4.1万元,受益老人810人。为解决少数子女不赡养老人问题,县委政法委、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敦促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告》,明法理,促履责,大力弘扬孝善敬老文化,摒弃“分户致贫”现象。
(五)强化支部引导。制定了《基层党建星级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坚持“三有三带”“双强”标准,选优配强“带头人”,深入实施“先锋引领”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开展“五面红旗”创建活动,调动各村支部和优秀“带头人”发展产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