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变革】改革开放四十年遂平县大铜器的发展

编辑:关玲 时间:12/6/2018 3:03:10 PM 浏览:2404

22 25        (作者:吴向东)  遂平大铜器是中华民族古老打击乐器的典型代表,表演时,以器乐打击为主,穿插多变的舞蹈动作造型,声似虎啸狮吼,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传统曲牌中有关远古文化和劝善、助人 、恩爱、励志等内容均有所表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艺术反映。存在了数千年,蕴含了许多历史信息,是人类文明宝库的一颗璀灿明珠。因而,它不仅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而且还有杰出的文化价值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11 13 14 15        遂平大铜器主要乐器有大铙、大镲(又称钹)、大鼓等。以铙为主体乐器,根据不同情况有的队会配有小鼓、大锣、芒锣、手镲、二锣(小五件)及吹奏乐器大喇叭等。传统演奏技法有传、翻、揉、撂、对击、闷击等。传承至今的曲牌有140多首,现常用曲牌50多首。

9
1        遂平大铜器起源于殷商,盛行于唐宋时期,明清以后逐渐在民间流传,距今有3000多年的发展史和1000多年传承史。民国时期,铜器队的规模开始扩大,或镇宅除邪,或祭祀祈雨等,迷信色彩较重;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群众主办铜器会的热情更为高涨,每逢喜事和传统节日,各村的铜器队走村串城或参赛比艺 或自娱自乐,尤以农历正月十五到二月二为最盛,是群众参与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也是独具风格的闹年器乐。

5        1958年至1978年期间,受破“四旧”影响,大铜器这种艺术形式遭到人为的破坏。1978年后期,县西部槐树、玉山、嵖岈山、沈寨等一带相继恢复了大小不同规模的铜器队(会)。

10        多年来,遂平县大铜器队伍也在逐年不断增加,并不断迅速发展。1986年,玉山街北队以四十人、十二大扇夺得省级大赛一等奖;花庄乡张竹园队以八十人、二十大扇的规模,运用戏曲跑龙套的表演手法,在全县公开表演。

24        1988年,槐树乡杨楼、江茨村联合组队参加河南省第一届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并被载入《河南风情》。

        1990年,槐树乡大铜器队参加河南省第二届艺术节获特别表演奖。

        1991年,高楼大铜器队参加在焦作举办的全省锣鼓大赛中获一等奖。

26        1992年,槐树乡杨楼、江茨村联合组建80大扇(大铙),40对大镲,三面大雷子(大鼓),集130人的空前规模,参加河南省第七届运动会并在市、县演出,获得广泛好评。

        2007春节,杨楼大铜器队参加全省第六届中原文化庙会,获优秀奖。

8        2008年,江茨园村应邀进京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荣获金奖,并获“中华第一大铜器”荣誉称号。

7        2007年2月,锣鼓艺术-遂平县大铜器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4年11月,锣鼓艺术-遂平县大铜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         2015年3月,代表河南省参加中国第十二届山花奖社火民间艺术大赛,获得金奖。

4        2015年4月,参加由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六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获优秀表演奖。

20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遂平县大铜器这项中国古代民族民间艺术之瑰宝必将得到更大的传承发展。2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