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变革】繁华过后的苍凉——遂平嵖岈山“781”矿的前世今生

编辑:关玲 时间:12/7/2018 9:00:50 AM 浏览:16344

        (作者:一河秋水)  1962年,严冬刚过,春寒料峭。几辆大小不一的汽车,载着大量地质勘探装备器材和10多个身穿工装的工人,来到位于遂平西部山区的海眼大队、铁猫沟生产队,给这个原本偏僻安静的小小山村带来一阵骚动。
1        在村子西头,这些人用拉来的砖瓦泥沙等建筑材料,建起一个砖木结构的三合院,共九间房屋。他们便在这里安营扎寨,吃喝拉撒。看样子,是要当日子过下去的。村民们后来才知道,这支队伍,叫做“3211”勘探队。2        除了吃饭休息,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山上,把石头挖出来,然后标上红色的记号,然后再装到箱子里运到山外很远的地方,说是要做什么化验。村里人问他们弄这些破石头有什么用,他们总是笑而不答,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3        就这样,在村民们满是疑惑的眼光里,这群人走遍了尖山、平头垛、铁猫沟、白头岭等山峰的沟沟岭岭,在这些地方打了40多个探井。他们的队伍也逐渐壮大,后来附近的辛庄、石灰洼等村子里,也有了他们的驻地。4        到1967年,当地人才知道,他们身边这座不起眼的山峰,居然埋藏着制造原子弹必不可少的稀有金属元素铀的矿石。这支开采矿石的队伍是中国核工业部湖南矿冶局的下属企业。而发现的这座铀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781矿。5        781矿建设初期,生活办公区是占用赵庄的地盘。因为当时正是公社时期,矿是国家的、人是国家的,山地当然也是国家的,所以他们需要多少地,就提供多少,没有一分钱的收费。一批新中国的采矿工人,带着主人公的自豪感,就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扎下根来。6        这些来自湖南的工人们,讲着当地人听不懂的“蛮话”,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给这片荒僻的山乡送来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工作人员中也有女的,和男人一样穿工装,上工地。休闲的时候她们会穿上五颜六色的裙子,像蝴蝶般的在村子里飘飞,这让村里的姑娘们羡慕不已。7        赵庄灰山洼一带,方圆2公里,是781矿的生活区,这里不仅有单身宿舍、家属房、食堂、澡堂,还有学校、医院、供销社、蓝球场。鼎盛时期,白天人来人往、车辆不断,夜晚灯火通明、欢歌笑语。打蓝球、看电影……比县城里面都热闹。山里人也沾了光,体验了一把城市人的生活。8        一开始,和他们一起来的孩子,在当地村里小学上学,随着形势的发展,矿上建起了工人子弟学校。教育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是很好的,后来许多当地的孩子也能够进去读书。医院也是,里面的医生都是从大地方来的,医术高明,医疗条件好,就连大楼(嵖岈山公社)有重病号,也来这里就医。9        781矿工人素质都很好,与当地老百姓相处关系融洽。有不少老百姓搭顺风车出行,司机基本上不会拒绝。据说某村有一孪生姐妹,名叫“大凤”、“二凤”,皆是清纯绝美的小村姑,远近闻名,路上被781矿司机看到,提前一里,就会停车。有顺口溜为证:看见二凤,两眼一瞪。小辫一甩,刹车猛踩。不知“二凤”今日何在,想必已垂垂老矣。10        正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781矿开采价值的消失和国家政策的调整,1984年,781矿停止开采,并对三口矿井进行封堵,企业军转民后由遂平县迁往许昌县。2003年国家对其实行政策性关闭,2005年宣布破产。当时781共有职工6000多人。(本文采写得到周留栓老师的指点,并参考了李玉新老师的大作,在此致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