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几声清脆的鸡鸣打破了遂平县褚堂乡于楼村的宁静。撑着双臂挪到新盖好的堂屋,打开放在桌上的大盒子,李其中开始了一天的手工扎花。拿起塑料花瓣、枝叶,再用针将它们连接起来。这种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的日子,李其中在两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于楼村位于遂平县褚堂乡南部,全村有3320人,曾经因缺乏集体收益项目,村集体收入薄弱,村里的大事小事都举步维艰。
“刚到这里的时候,村里的路是泥泞小路,困难户住的房子四面透风。村里一点经费都没有,我当时心里那个着急啊。”市妇联派驻村第一书记苏秋唯想起刚到于楼村时的情景,感慨起来。
真心 以党建促发展
2017年11月,在市妇联工作的苏秋唯经过组织选派,入驻于楼村。履职以来,她牢记市派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苏秋唯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决定,确定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用党建引领脱贫。
去年七一建党节,苏秋唯和村“两委”班子给全村120多名党员家中挂上了党员家庭户牌子。“让共产党员家庭主动亮身份,就是要时刻提醒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示范、跑在前头。”苏秋唯说。
通过悬挂党员家庭户牌子,村里党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了,有效激励了党员家庭争当群众致富的带路人和脱贫攻坚的带头人的劲头。
苏秋唯还在村里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等一系列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引领群众以尊老助老为荣,促进家庭和睦、村民和谐,为脱贫攻坚凝聚了合力、增添了动力。
真情 办实事解民忧
驻村以来,由于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苏秋唯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帮扶到户,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内环境,全面推进帮扶工作,为于楼村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曾经泥泞的小路,在苏秋唯的努力争取下,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修成了水泥路,结束了村民多年通行不便的生活。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苏秋唯向县里申请了扶贫车间,引进平舆县的藤编手工制品,使村民能够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市派驻村第一书记有20万的专项经费,我就在村里建了一个蔬菜大棚,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会为于楼村带来不少收入。”苏秋唯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贫困户李其中身患残疾,一家4口挤在年久失修的房子里。苏秋唯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李其中的情况后,积极为他争取了危房改造项目。去年,李其中一家4口住进了新房。每次谈起苏秋唯,李其中都很激动:“苏书记对俺们一家非常关心,给我找了手工扎花的工作,还给俺媳妇找了个公益性岗位。俺们家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得美着呢。”
建档立卡贫困户孙荣前些年家庭发生变故,两个儿子相继离世。为了排遣老人的寂寞,苏秋唯经常抽空到家里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苏秋唯还在村里办了爱心超市,可以积分换东西,群众每次去换东西,都会发自内心地说:“咱们的驻村书记真是一个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好书记。”
一桩桩实事、一件件好事,苏秋唯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美。
真诚 绘新图促振兴
从机关干部变身为农村“一把手”,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从不了解农村到成为“土专家”,苏秋唯用自己的勤劳付出,不断改变着于楼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了一批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也赢得了同事的信任和尊重。
褚堂乡纪委书记、于楼村责任组长谢芳在谈起苏秋唯的工作时说:“秋唯自到于楼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怕吃苦、不怕累,很快融入了农村的生活。在工作当中,她积极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想办法、出主意、跑项目,我们都很佩服她,也很感谢她。”
驻村第一书记从职务上来说,大概是最小的书记,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这盘大棋上,驻村第一书记却是一枚非常重要的棋子。在苏秋唯眼中,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绝对不是简单的走过场,而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奉献。
“新的一年,我将继续为群众做更多的实事、好事,用“绣花”的功夫抓脱贫攻坚,带领群众向小康道路奔跑,争取早日把于楼村建成美丽乡村。”苏秋唯充满信心地说。
(文字来源:驻马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