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编辑:关玲 时间:6/6/2019 9:19:05 AM 浏览:3048

       毫无准备地,六月来得猝不及防。而农历二十四节气第九个节气——芒种,也在六月六这一天再次降临广袤大地。

       关于芒种,有句谚语很好玩:“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一到这节气上,人就昏昏欲睡,夏日的昼短夜长逐渐明显,若不休息,人就东倒西歪。

       然而实际上,芒种,忙种,并不是让人休息的。每年六月六前后,太阳抵达黄经75度,是北半球中国内地的农忙季,小满时灌浆的麦类作物终于全然成熟,正是抢收耕种的时节。

        《耕织图》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原为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璹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

       小满时,农民渴求大量的雨水灌溉田地,而芒种一来,先开始躲避雨水——在梅雨季到来前,将麦类及时收割储藏,雨水一落,便进行新一轮插秧。

       据父辈所述,他们读书时,芒种时节学校批准假期,全校学生返家进行抢收,而如今全国上下都在芒种时节迎接高考,分秒必夺,这些学子定想象不出,几十年前的学生们在六月三天两头的放农假。

麦子 摄影@王立力

       芒种时节的物候,于农耕时期的中国农民来说,是十分敏感的。风吹草动、降雨升温,他们都细细观察,生怕天气出了差错,导致农产不够,管不饱肚子。

       古时有“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之说,意指螳螂出生,伯劳鸟啼鸣,反舌鸟停鸣,便是阴气初生、农耕顺畅时,从而政通人和、明臣在君。

       “杏子黄,麦上扬” “芒种三日打麦场” “枣花开,割小麦” “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年”——芒种时节的谚语都极其热闹,尽是一片收割劳作的忙碌景象,实属二十四节气里空前绝后的热烈,为了生存与生活的饱足,人民的生命力竟可如此旺盛!

收麦子的场景 摄影@王立力

陆游有诗《时雨》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此诗详述了芒种节气的自然风貌和农民劳作图景,朗朗上口,意境壮阔。

       诗人说,这芒种的及时雨一来,观之四野,农人皆在插秧;收割过后,农民粮仓饱满,青黄不接的时节结束了,麦饭村野传香;我简直是个懒惰的老农,整日赖在竹床上歇凉,也不梳理短发,就爱在这凉雨时节放浪疏狂;庭院的花木都在雨中发出奇妙的声响,晚莺还不离去,叽叽喳喳在劝我喝酒;如今可是幸运,赶上这般盛况,我真是要拍打这土地表达我的欣喜若狂。

       从著名诗人的田园诗中可窥见当时农业风貌一斑,这些诗人们感叹自然之美或者谴责朝廷苛政总是发自内心,不似宫廷诗人总会为了逢迎而说假话。

       范成大作为著名的田园诗人,芒种诗歌中必然有他的一笔,譬如《梅雨七绝》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此诗虽无特别的佳句,但描述丰富,造句工整,给后人留下芒种节气可参考的资料。

       杨万里也有《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此诗确实如题所示,是一首插秧的歌。农忙期间,全家出动,丈夫抛秧苗,妻子接住,小儿分秧苗,大儿插秧苗,雨水从天而来,那身上的蓑衣斗笠就是雨披;那边有人朝沟渠喊,吃饭啦,努力耕作的人仍然低头兀自劳动不肯回答;秧苗还没在田地里站稳脚跟呢,得照看好鸡鸭鹅,千万别去糟蹋。

《耕织图》

       古时的芒种季,便是如此,普通农作老百姓都得下田干活,连稚子也不可偷懒,抓下田去当个小小劳力,嫩手嫩脚干得起劲。

       虽然我们读来觉得清新自然、质朴可爱,但是在古代,辛苦的劳作绝不是如我们所想“乌托邦”式生活,遇到苛政猛于虎,人民辛苦丰收的粮食,只能尽数上交,自家过着清苦的日子。

《耕织图》

       如今现代人脱离农事,却脱离不了芒种的物候,虽不必劳作,但仍然要注意身体,顺行节气的发展,吃清淡食物,注意劳逸结合。

       此时节人容易滋生阴郁情绪,或食欲不振,或倦怠无力,尊崇自然的规律秩序,保养身心才是正事,可不能因为不必劳作,便淫逸骄奢,忘记古人们曾经过的,又是怎样一种生活。

《耕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