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由来,是仓颉造字还是雨生百谷?

编辑:关玲 时间:4/19/2020 9:48:08 AM 浏览:2200

  今日谷雨,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个物候、时令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

  谷雨是古人眼中养生的重要时节,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此时调养身体?民间流行谷雨“杀五毒“的习俗,平常见到的“禁蝎符”为什么多以雄鸡作为图案?“谷雨”的称谓是否源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呢?

  谷雨·由来:仓颉造字还是雨生百谷?

  关于谷雨节气的由来,民间传说众多,流传最广的与“仓颉造字”有关。据《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陕西白水县仓颉庙一景。人民网 韦衍行 摄

  传说中,仓颉在任黄帝史官时,用“结绳记事”将各项事务整理的井井有条。但随着社会进步,结绳记事已不再能满足需求,这使他十分发愁。有一次,仓颉恰好跟着一个猎人外出狩猎,猎人指着地上的各种野兽的踪迹向仓颉讲解,如何据此判断野兽的去向。

  受到启发的仓颉依类象形,创造出文字。当时天下正遭受灾荒,仓颉造字感动了上天,就下了一场特殊的“雨”,落下数不清的谷米粮食,后人就把这一天叫做“谷雨”。不过,“仓颉造字”本就属于传说,“天雨粟”的神话色彩更浓,“谷雨”是否得名于此也缺乏其他史料佐证。

  另一种说法认为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一说,但早期“谷”字是地理称谓。如《尔雅·释水》称:“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也提到:“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凡谷之属皆从谷。”

  这与谷物(粮食)之“谷”字没有关系。代表农作物的“谷”字在古代写作“穀”,“五谷杂粮”中的“谷”就是这个意思,五谷原本也写作“五穀”。将“穀”“谷”二字通用,或与实行简体字有关。

  也有人认为,谷雨节气源于带来降水促万物生长的“谷风”。《尔雅·释天》“风雨”条称:“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东风即谷风,多来自山谷,因此得名。谷风刮时多雨,此时农作物开始生长。《诗经》中就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一说。汉代焦赣《易林·坤之乾》也称:“谷风布气,万物出生;萌庶长养,华叶茂成。”

  谷雨·习俗:谷雨帖、禁蝎符

  谷雨期间,民间流行杀五毒的习俗。“谷雨”之后的节气是“立夏”,气温逐渐升高,由于“五毒”在夏季常出没,给人类的健康和农作物的生存带来威胁。为了减轻虫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帖,驱凶纳吉。这一习俗在山东、陕西一带十分流行。

  谷雨帖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的形象或者道教神符,有的写有“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还有“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

  山东的谷雨帖一般采用黄表纸制作。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以朱砂画出禁蝎符,贴在墙壁或蝎穴处,寄托人们查杀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心理。

  山西临汾一带在谷雨日则画张天师的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陕西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画上印有咒符。

  雄鸡治蝎的文化心理,可以从小说《西游记》看出。第五十五回里,为捉蝎子精,孙悟空去请昴日星官。昴日星官本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变身后对着蝎子精叫一声,蝎子精即时现了原形。再叫一声,蝎子精死在山坡。因此,谷雨帖多以雄鸡为样。

  尽管“压蝎符”不无迷信思想,但从中也可看出古人对于做好夏季毒虫病害预防的意识。其实,古人防毒虫在“谷雨”之前已经开始,唐朝时流行的清明“戴柳圈”风俗就是为防毒虫的。此外,古人预防毒虫之害还要贯穿于整个高温季节,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要“饮菖蒲酒,调以雄黄,曰辟灾毒”。

  谷雨·养生:食香椿、雨前茶

  谷雨是古人眼中养生的重要时节,调整作息,调理饮食,以适应春夏交替。

  明代戴羲《养余月令·三月下》中说:“季春之月,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宜早卧早起,以养脏气。时肝脏气伏,心当向旺,宜益肝补肾,以顺其时。”

  在北方,谷雨节气多“食香椿”。民间有句农谚“三月八,吃椿芽儿”。农历三月,谷雨节气前后刚好是香椿上市佳季。并且椿芽营养丰富兼具食疗作用,中医认为香椿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的功效,还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适合在暮春前后食用。

  在南方,南北朝时有“鼠曲和粉,以厌时气”的传统。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三月三,“取鼠曲汁蜜和为粉,谓之龙舌,以厌时气。”就是采摘鼠曲草,用蜜汁加粉调和,做成的一种饼团,又称“龙饼”;也有地方,“用黍曲和菜做羹。”

  还有的地方流行取树叶汁做饭的风俗。据清乾隆《宁德县志》,福建宁德一带,“乡间以柷木叶捣汁染饭,俗传食此长年,即青精饭遗意也。”

  谷雨节气“采茶”“喝茶”的风俗更是流传至今。

  《养余月令》引《养生仁术》称:“谷雨日,采茶炒藏,能治痰咳及疗百病。”在谷雨期间,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茶叶无论色泽、口味还是香气,都达到了最好的状态。

江西省德兴市香屯千亩生态茶园。胡敦煌摄(人民视觉)

  郑板桥诗有云,“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明前茶和谷雨时节采制的雨前茶,都是一年之中的茶之精品。茶农认为,只有在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雨前茶,而且还有一个苛刻的要求,就是必须在上午采摘。

  春涨一篙添水面,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中国人对于习俗与饮食应时知节的传统,紧密地对应着每一个变化的节气,这是一种和风雨、和土地相亲的文化,既朴素、也浸透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来源:文艺星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