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已至耄耋之年,但耳聪目明,筋骨硬朗,生活起居,完全自理。
知父莫如子。父亲长寿得益于他一生的勤劳,和一颗感恩、善良的心。
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旧社会,让父亲从小吃尽了苦头。扛长工、放牛羊、逃荒要饭······父亲一直艰难地挣扎在饥饿、贫困的边缘上。但多灾多难的生活也练就了父亲强壮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父亲眼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迈不过去的坎。
解放后,苦大仇深、思想进步的父亲吃饱了肚子,有了家,还入了党,当上了生产队干部,一年四季带领社员们战天斗地,建设新社会。寒冬腊月天,父亲带头赤脚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挖沟排水,兴修水利,一时传为佳话;暴雨如注的深夜,父亲不顾风雨飘摇中的一家老小,去守护生产队里的十几头牲畜,被乡亲们誉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抗洪抢险、农业生产、交售爱国粮,父亲样样走在前面,光是得到的荣誉证书和奖状,就有厚厚一摞。父亲经常说,感谢共产党、毛主席救了他,新社会就是他的家。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父亲把家中分得的几亩责任田视为生命。一年四季,几乎整天都泡在责任田里。哪怕是风雪载途的严冬,父亲每天也要到田里转一转,看看庄稼、拾掇拾掇田边地头。按他的话说,一是活动活动筋骨,二是照料照料庄稼,别让它们觉得人们忘了它们。即便年事已高,不事稼穑后,父亲也是一天到晚地不闲着,种种菜、喂喂鸡、扫扫地,拾掇拾掇家务、看护看护庄稼,照看照看晚辈,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知足常乐、懂得感恩是父亲长寿的又一秘诀。一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的父亲,一直对生活心存感激。他常说,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他的今天。即便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忍饥挨饿的三年困难时期,父亲也无丝毫怨言,并且还常常教育乡亲们不要忘记万恶的旧社会,要体谅新中国暂时的困难,并和全国人民一起战胜困难,迎接好日子的到来。特别是该改革开放后,日子更加红火,父亲更是心满意足,说自己做梦也想不到能有今天这么好的光景,便整天把感恩之类的话挂在嘴边。
有一年的春节,我回家看望父亲陪他闲聊时,流露出当今经济时代,我们做教师的工作辛苦而待遇又偏低的不满情绪,父亲就语重心长地教育我:“哪能只讲钱啊!国家把你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培养成一位高中教师得多大花销?说啥也不能和国家讨价还价!再说,你培养出那么多有出息的学生,哪个不念你的好,难道这不是回报吗?黄金有价情无价呀!”
宽容善良,让父亲一生远离狭隘,永保平和心态。父亲虽然读书不多,但颇有辩证思维。他说的话,做的事,总能让人心服口服,并且传递的都是满满正能量。说到当今社会某些基层干部不正之风时,父亲说:“这只是个别现象,坏人是少数,影响不了大局。你看,咱们的日子不是一天比一天好吗?再说五个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齐呢,更何况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
有一年,村上的一家乡邻,因为琐事和哥嫂闹上了矛盾。虽然,哥嫂占理,但父亲还是批评教育他们说,哪能得理不让人、针尖对锋芒呢?退一步海阔天空。再说那家的父辈,在咱们家生活困难时,还接济过咱们呀。事后,哥嫂主动向对方示好,两家邻里从此又和好如初。
出身卑微,平平庸庸的父亲,简直就是一本书,值得我等晚辈人阅读、品味。
作者:史建华(遂平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