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利 王寒 海笑) 南召县乔端镇白河社区是乔端镇的搬迁安置点,2016年以来,共有18个村1317人相继在此安家。为尽快使搬迁群众过上好生活,乔端镇党委政府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学校、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重点在扶贫产业发展方面求突破,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绘就了易地搬迁挪穷窝,安居乐业奔富路的美丽画卷。在这期的《百姓话题》节目里,请看本台记者采写的南召县乔端镇白河社区安置点扶贫纪实专题报道《搬出新变化 迁来好生活》。
在南召县乔端镇白河社区,这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屋就是白河社区搬迁群众的安置点,共有358户一千多名群众住进了这些漂亮的房屋,过上了美好的新生活。
张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天他和妻子一起来到了自家的菜地,管理刚出土的白菜和萝卜苗,这块半分面积大小的菜园是他一家搬迁过来后,社区为让搬迁群众有“免费”土地耕作,化解搬迁户“乡愁”,解决日常买菜难问题,由社区统一给每家搬迁户预留的菜园地,实行自种自给自足,减少了搬迁户的生活成本。
贫困户张伟:虽说我们现在菜园子不多,只有半分地菜园,但是一年种的蔬菜也非常丰富,种点萝卜、白菜、辣椒、葱,也就是说一年下来给我们家节省了一千多块钱的生活费用,也就是说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
据了解,自2018年4月搬到白河社区后,张伟一家人住进了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150平方米两层安置楼房,并在社区党支部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坚定了脱贫的信心。
贫困户张伟:我老家是山区农村的山沟沟里,在家也就是说种个地,别的也没有啥收入,搬迁过来了之后我好说实在话,住到这里挣钱的路子比较多一些,可以在周边漂流上季节开始漂流了,我就护个漂,平时建筑上打个零工。
崭新宽阔的水泥马路,整齐划一的小别墅,绿油油的草坪,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走进乔端镇白河新村,会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为了让群众“稳得住”,乔端镇党委政府从各个方面解决搬迁户的后顾之忧。教育方面,在安置点投资160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解决了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入学问题。
群众翟建中:搬迁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好处,没搬迁之前在山上,娃们上学也好要走几里路也不安全,搬来之后学校就在房子后面大概50米,节省了大人的好多时间。
加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白河社区新建了一处卫生室,配备了医务人员,实现了搬迁户家门口就近就医。
群众焦玉枝:以前山上住看个病不方便,现在搬到社区了,看病呀弄个啥都方便,三两分钟就跑到了(村诊所)
实施美丽乡村工程,硬化社区道路建设。安装景观灯、美化墙体、栽植树木,整个安置点显得光亮美洁。
群众刘根:现在的路你瞅瞅,出来这光光洁洁的、平整整的水泥路,住的新房子住的可得劲,这不象山上的路,坑上坑下的嫩高,下雨还多大泥巴走也走不成,摩托车都走不成别说人啦。
搞好文化设施服务,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农闲时节群众相聚一起休闲娱乐,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
记者:咱们搬迁到镇上之后心情怎么样?
群众张春阁:心情特别的好,感谢党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生活,所以说我们就唱起来了。
为带动搬迁群众尽早脱贫,白河社区党支部通过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种植香菇,按照政府财政投资,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培育扶贫主导产业,促使贫困户依靠产业扶贫走上了致富道路。
村民张震自搬迁过来后,在社区党支部的帮扶下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种植了两个大棚的香菇,不到两年时间全家就脱了贫。
记者:咱们香菇的种植面积有多少呢?
香菇种植户 张震:大概就一亩左右吧
记者:种植的有多少棒香菇
香菇种植户 张震:一万多袋
记者:每年的收入怎么样?
香菇种植户 张震:每年收入就是五六万块钱
记者:销售呢,都销售到哪里?
香菇种植户 张震:外地销一部分,内地销一部分,通过种植香菇增加了家庭收入,生活越过越美。
为落实“能致富”的目标,乔端镇党委按照“县投资、乡所有、村使用”的办法,选取香菇种植为搬迁点特色产业,并与电商扶贫相结合,帮助农户注册宝天香菇、小菇菇等香菇品牌,建立B2B平台实现各个企业及商品资源大整合,把区域内各类产品发布到平台上,有效解决了种植户销售难、渠道窄、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实现了生产经营、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系列化、产业化生产链。
乔端镇镇长张哲:你看咱们的农产品主要就是咱们的山货,还有咱们的五谷杂粮系列,然后企业包装,包装了以后通过咱们的电商平台给销售出去。
南召县山中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张旭东:我们农产品这一块主要是依靠当地的农户贫困户这一块,吸纳到我们的合作社,然后通过我们的电商运营平台推向市场,让农产品走出大山,通过我们平台辐射带动500多个贫困户,给他们签订合同,他们的农产品要比市场价高5%,主要是保证农户的利益。
同时,还把“扶贫就业车间”建在贫困户家门口,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安装分拣香菇机械筛选机、分拣机等20余台,对香菇按照不同品质进行分拣,年分拣香菇可达60万斤,盈利可达110万元,雇佣长期和季节性工人150余名。
记者:你在这工作多久了?
群众 杨文香:我在这干活也有几年了
记者:在这收入怎么样?
群众 杨文香:我自己也就是个两三千
记者:满意不满意呀
群众 杨文香:非常满意
乔端镇扶贫办主任 刘加玉:他们每天在这工作8到10个小时,一个月2500元左右,通过他们的劳动,他们已经达到了脱贫条件。
据统计,乔端镇白河社区共发展香菇扶贫产业基地一个,新建大棚120座,香菇种植户114户,种植香菇40万袋,对搬迁点贫困户进行产业全覆盖,其余搬迁户通过山茱萸种植、养殖、包括外出就业及公益性岗位就业等稳定就业324户,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保障”。
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白河社区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汇聚社会力量破解扶贫难题,通过党建引领使全社区的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迈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为提升搬迁群众精神风貌,激发搬迁群众感恩之心。白河社区以党支部为依托,在安置点显要位置制作感党恩、报党恩等固定性宣传版面;在每户搬迁群众家中堂位置悬挂统一制作的“手牵手精准扶贫、心连心惠及民生”习近平总书记照片及相关政策解读;让搬迁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进一步激发搬迁群众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坚定搬迁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突出党建政治引领,强化社区管理服务。组建了易地搬迁联合党支部,吸纳白河漂流公司、相关帮扶单位等党员45名进入联合党支部,汇聚社会力量破解难题。又根据社区情况实施了“N+1”组团帮扶措施。
乔端镇党委书记 余春来:目的就是把群众搬过来了之后,一些具体事解决好,然后在“N+1”这个模式下,我们等于多个党员加上原来的帮扶人员,来帮扶一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并且实现稳定。
村民段德村自大山深处搬迁过来后,在社区联合党支部的帮扶下养殖了肉牛,生活很快得到了好转。
村民段德村:以前在农村干什么都不方便,经济效益还不行,搬到这下边后经济条件很好,我养殖六个母牛六个育肥牛,效益应该是很好,现在的日子、效益呀给以前比好很多。
村民袁国林在社区党支部的安排下,在白河漂流公司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村民袁国林:抬抬船、打打气,一个月一千六七,我很满意。
搬迁搬出新气象,后续帮扶拔穷根。按照“有利于农民生产、有利于实现就业、有利于稳定脱贫”的理念,乔端镇白河社区注重在精准上下功夫,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精准确定安置方式,通过环境留人,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既‘挪穷窝’又‘拔穷根’,实现了安居乐业,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