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暴力讨债"游走法律边缘 "小额借贷公司"谁来监管

编辑: 时间:7/31/2015 8:35:17 AM 浏览:1211

   不打不骂,通过上门“谈心”、贴身跟踪等方式让人产生心理恐慌

  浦东公安捣毁5个讨债和网络赌博团伙,法律界人士呼吁出台相应司法解释予以源头打击

  “砰”一声响,家住浦东郊区的朱先生家的窗户玻璃又被砸碎了。

  这天是小年夜,家家户户团聚之时,朱先生和妻子却在被砸破的窗户前相对无言:自从儿子欠下赌债不知所踪,讨债团伙三天两头上门,这样的日子怎么过?

  这是一个典型的“软暴力”讨债案例。讨债团伙不用传统的暴力讨债手段,而是通过上门“谈心”、贴身跟踪,或采用打砸窗户这样游走法律边缘的手段让受害人产生心理恐慌。

  日前,浦东公安经过深挖线索,一举捣毁4个“软暴力”讨债团伙和1个网络赌博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9名。

  “软暴力”让受害人不堪其扰

  去年底,祝桥镇几户居民联名求助,因子女迷上网络赌博,欠下高额债务,讨债人员经常上门骚扰。

  朱先生的儿子在网上赌博输钱后,经人介绍向一家“小额借贷公司”借了近2万元。而这张欠条上面的金额最终已变成7万元。

  因无力偿还,朱先生的儿子开始东躲西藏,讨债人员便盯牢朱先生夫妇。讨债人员曾找上门要求还钱,否则“把你儿子带到工地上干活”,此后又威胁“再不还钱就断手断脚”。

  今年春节,讨债人员又一次来到朱先生家里,要跟他们“谈心”。朱先生再次拒绝。然而讨债人员不肯离去,朱先生只得拨打110求助,讨债人员便将朱先生家玻璃砸了。

  这样的案件处理起来颇为棘手:砸碎玻璃因案值小、证据难以采集,加之对方能提供乍看之下合理的欠条,只能作为纠纷处理。

  民警发现,这些团伙采取的手段多是游走法律边缘的方式:曾有一名被害人欠下赌债后,被讨债人员“贴身跟踪”,甚至连去医院探望亲戚也紧随其后,要求亲戚帮忙还钱。

  还有人曾被讨债人员带到租借地点同吃同住,拨打亲友电话要钱。有犯罪嫌疑人交代:“老板特别关照过,上门只能去两三个人,不能打不能骂,如果关人两小时一定要放。”

  这样的“软暴力”让不少受害人不堪其扰,甚至有家属准备变卖动迁房替孩子还债。

  了解到这些线索后,浦东公安分局治安支队梳理了近一年多发生在辖区范围内的“讨债类”110报警信息,发觉背后可能隐藏网络赌博、放贷公司、讨债公司,甚至可能形成利益链的情况。今年2月,治安支队成立专案组。

  然而调查从一开始便困难重重:这些案件中的被害人,多数本身也涉嫌参与赌博,又担心讨债人员打击报复,均不愿配合调查。

  到手7万元,欠条须写20万元

  通过民警大量走访和反复沟通,终于有两位报警人站出来。

  一名报警人的女儿因信用卡欠费向放贷公司借款,后因无力偿还被放贷者多次上门滋扰;另一名报警人的儿子在网吧参与网络赌博输钱,经一方姓中年男子介绍并提供担保,借得高利贷,后因无力偿还,放贷人对方某、方某对欠债人先后实施了非法拘禁。

  警方通过关联人员深挖,3个分别以朱某、王某和李某为首的发放高利贷、以“软暴力”追讨欠款的犯罪团伙进入警方视线。在调查中,民警又通过朱某团伙一名成员的日常联系情况,找到以张某为首的第4个“软暴力”讨债团伙,这些团伙的贷款月息高达30%。

  警方还发现这些团伙发放高利贷的“潜规则”:比如需要借10万元,团伙会先扣除30%月息,仅提供7万元现金,但欠债人必须在借条上写下欠款20万元,且不会有任何利率信息。因为按照这些人的经验,一旦借款人无力还款进入司法诉讼,这样的借条就成为团伙利益的“合法”保障。

  警方在调查朱某团伙时,从其中一名成员身上发现一条疑似“百家乐”网上赌博活动线索,由此锁定了以马某为首的网上“百家乐”赌博团伙。调查发现,马某设立的赌博窝点距离朱某的门面仅200米,方便马某将参赌人员介绍借贷。

  这些团伙颇为“青睐”动迁居民家庭,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就以房抵债,得手的可能性较大。

  经过6个月深度调查,专案组掌握了4个发放高利贷、追讨欠款团伙和1个网上“百家乐”赌博团伙的组织脉络和活动规律。今年5月20日,警方分6个抓捕小组收网,成功抓获5个犯罪团伙涉案人员59名。目前犯罪嫌疑人中43人被刑事拘留、3人被取保候审。

  “小额借贷公司”谁来监管

  经初审查明,朱某、李某、王某等人分别以“投资公司”之名,租借一处门面房,发放名片或在网上发帖广告招揽被害人,而这些所谓的公司没有相关证照,甚至连公司铭牌也不会对外挂出。

  2013年浙江曾宣判“软暴力讨债第一案”,6名被告人员均获刑罚,但罪名并非大家认为的发放高利贷,而是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和寻衅滋事罪等罪名。

  一些法律界人士表示,单纯讨债,若无其他违法情节,并不能构成犯罪。高利贷行为虽扰乱金融秩序,但目前并无明定的罪名,这给源头打击此类行为带来法律上的困境,希望相关部门对于此类行为有更明确的司法解释,否则仅靠末端打击,难以杜绝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滋生。(记者 简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