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的回响

编辑:李慧勤 时间:11/29/2023 2:44:23 PM 浏览:1378

 一张永不褪色的照片,

  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

  一个维吾尔族家庭四代人跨越时空坚守五十七年的信仰——

  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的回响

  从2023年10月15日到11月19日,在一个多月里,记者往返新疆哈密与河南兰考两地,先后27次采访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与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以及他无私帮助过的各族群众,还有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与其说是一次次采访,不如说是一次次灵魂的洗礼与焦裕禄精神的追寻。

  阿布列林在哈密政法系统工作31年,办理过的近千件案件,件件都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阿布列林用生命去捍卫法律的尊严,被人们誉为“铁案法官”。每当有人问起他为何有坚如磐石的意志?阿布列林总是说,力量源自焦裕禄精神。

  长篇通讯《一张永不褪色的照片,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一个维吾尔族家庭四代人跨越时空坚守五十七年的信仰——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的回响》由开封日报社策划,《开封日报》、《汴梁晚报》、《哈密日报》(汉文版与维吾尔文版)联袂推出。它向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发源于河南兰考的焦裕禄精神,何以依托于一篇通讯和一张照片,翻越千山万水,在2500多公里之外的哈密、在新疆大地播下了精神的火种,发扬光大,历久弥新。

  ■一张永不褪色的照片

  ■“焦裕禄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的好学生”感动了中国

  ■四代人五十七年跨越时空的传承‍

  11月20日《开封日报》↓

  11月20日《汴梁晚报》↓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

  记者到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采访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殷允鹏摄

  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高光时刻。

  57年前,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穆青、冯健、周原共同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这一天,寒风中,邮局门口等候报纸到来的读者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这一天,中国人用泪水表达着共同的感动。

  这一天,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在新疆大地,在哈密,一位15岁维吾尔族少年的心,被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深深打动。

  这一份感动,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少年心里默默许下了一个誓言: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做“焦裕禄的好学生”!

  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难?

  坚持最难!

  坚持是最难的事,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坚持。譬如说,对一个榜样的学习!譬如说,对一种信仰的坚守!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做“焦裕禄的好学生”!这个信念,这位维吾尔族少年从青葱岁月开始一直坚守了57年!

  半个多世纪过去,当年的少年学子已成古稀之年的老者,说到“焦裕禄”这个名字,激动一如当年!

  这位老人,名叫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1966年,在父亲的引导下,阿布列林读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报道。自此,他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以焦裕禄同志为师,做“焦裕禄的好学生”,在新疆大地弘扬践行焦裕禄精神,57年如一日。

  1966年的那篇著名报道,还促使了阿布列林两年后的兰考之行,留下了与焦裕禄家人的合影。就是这张珍贵的特殊照片,影响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一生,四代人57年接力学习弘扬传承践行焦裕禄精神。

  “57年前,我发誓要做焦裕禄的好学生。57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不改初衷。不仅仅是我,我们一家人,我的父亲,我的女儿,我的外孙,他们也像我一样,要一辈子做焦裕禄的好学生,让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代代相承……”2023年11月19日,72岁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哈密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焦裕禄精神,依然无比激动。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是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57年来,阿布列林一家以焦裕禄为榜样,不辍学习,积极践行,让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此前的11月14日,在河南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收到了阿布列林从2500多公里之外的哈密委托记者转交的另一张合影时,感动地说:“一个新疆维吾尔族家庭四代人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坚守让人敬佩。这张照片太珍贵了!这是我们2016年在新疆一起宣讲焦裕禄精神时的合影,与55年前拍的那张合影同样珍贵!”

  一张永不褪色的照片

  1966年,阿布列林·阿不列孜15岁,在哈密一中上高一。

  一天,阿布列林从父亲带回的《新疆日报》(维吾尔文版)上,读到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文章感人至深,阿布列林一口气读完,仍不过瘾,当晚又读了几遍。57年后,阿布列林对文章中感人的情节,记忆犹新。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了。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这样写道。57年间,这篇1966年发表的长篇通讯,令阿布列林无数次流下热泪。

  当时,阿布列林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定要亲自到焦裕禄同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两年之后,阿布列林的愿望实现了。

  1968年2月,阿布列林与5位同伴从上海返回新疆途中,在兰考下了车。

  阿布列林说:“那一天是1968年2月16日。当日凌晨,在兰考下车后,我们几个人边走边问,找到了正在修建中的焦裕禄烈士陵园(兰考焦裕禄纪念园)。每人拿出1.5元,合在一起,买了一个花篮。在焦裕禄烈士墓前,我们献上花篮,然后一字排开,用维吾尔语唱起了《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这首歌,以表达对焦裕禄同志的缅怀和敬意。”

  离开纪念园,阿布列林一行在兰考中学找到了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和儿子焦国庆,然后一起来到焦裕禄家。

  当阿布列林看到一个县委书记的家是那么简陋时,他的眼睛湿润了。“房子是一大间,中间用木栅栏隔开。栅栏上、墙上糊着厚厚的报纸……这哪里像一个县委书记的家?”

  看到那一幕,阿布列林的内心被深深震撼。

  阿布列林(后排右一)1968年第一次去兰考时与焦裕禄家人的合影。阿布列林供图

  为了留住在兰考的难忘记忆,阿布列林请来了人民照相馆的师傅,为他们一行与焦裕禄家人拍了合影。

  回到哈密不久,阿布列林就收到从兰考寄来的3张照片和一张底片。阿布列林把其中一张郑重地装在相框里,并且多次向家人讲述自己在兰考的所见所闻以及受到的心灵震撼。耳濡目染,阿布列林的父母与兄弟姐妹对焦裕禄的事迹耳熟能详。只要来客人,他们就向客人讲述焦裕禄的故事。

  57年间,阿布列林搬过10次家。每次搬家,这张照片都是家中最重要的珍藏品。取下相框时,阿布列林小心翼翼。到了新家,阿布列林将相框擦拭干净,再端端正正地摆放到客厅最醒目的位置。

  阿布列林说:“几十年来,不管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起焦裕禄同志,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力量,那就是‘我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阿布列林(左二)与到新疆宣讲焦裕禄精神的焦守云(右二)合影。阿布列林供图

  阿布列林1968年与焦裕禄家人合影的底片,他至今还珍藏着。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浩然摄

  阿布列林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阿布列林供图

  “焦裕禄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57年间,在焦裕禄精神激励下,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不论是当农民、当工人、当检察官、当检察院党组书记兼副检察长,还是当法官、当法院院长,在每一个岗位,他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会松劲儿。

  焦裕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阿布列林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要干出个样儿。

  从兰考返回哈密不久,阿布列林响应号召,到条件最艰苦的兵团第十三师火箭农场四分场务农,接受再教育。时值春耕,阿布列林双手磨出好几个水泡,烂了以后疼得钻心,但他没有退缩。“焦裕禄同志当年为了改变兰考面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手上打几个水泡算什么呢?”阿布列林说。

  在火箭农场干了近两年,阿布列林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学会了挖沟、打埂、种瓜、种豆、割苇、割麦、赶车、碾场等全套农活,被农场评为“夏收积极分子”“优秀知识青年”“优秀团员”。

  1970年,阿布列林被推荐到当时的哈密地区农机厂,在翻砂车间当翻砂工。当时,翻砂是厂里最累、最苦、最危险的活儿。说它最危险,是因为几个人抬的铁水一旦外泄,轻则致残,重则丧命。一次,阿布列林与3名工友抬铁水浇铸模型时,差点酿成事故。事后,其他几个人设法离开了翻砂车间。“活儿是危险,但总要有人干。”阿布列林没有退缩,依然坚守在翻砂工的岗位上,并且一干就是9年。9年间,阿布列林年年被厂里评为“先进生产者”。

  1979年,阿布列林调入哈密县人民检察院。初来乍到,阿布列林白天工作,晚上捧着法律书自学。凭着刻苦努力,不久,阿布列林就能熟背几百条法律条款,还能用汉维双语熟练书写法律文书。

  1984年1月,阿布列林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阿布列林考入新疆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获得法律专科学历,学习期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

  在政法系统工作期间,阿布列林深知自己是人民的检察官、法官,更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坚决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表姐的儿子涉嫌盗窃,阿布列林秉公办理、不徇私情,以致表姐多年没再登过阿布列林家的门。由于公正执法,阿布列林曾被人恶意报复。面对威胁,阿布列林毫不畏惧。他说:“我们的执法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比生命都重要。”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禄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这句话给阿布列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影响着他的一生。阿布列林暗下决心,向焦裕禄看齐。

  1988年,年事已高的父亲向阿布列林提出,想在生前看到宅基地上的房子建起来。阿布列林当时工资很低,他就在下班之后走街串巷,购买别人家旧房拆下的木料。这时有人提醒他,只要张张嘴,少什么物料都会有人送。阿布列林严词拒绝:“清清白白做人,吃饭才能吃得香,睡觉才能睡得踏实!”开始盖房后,阿布列林又为买不到椽子犯了愁。一个犯罪嫌疑人的父亲对阿布列林说:“把我儿子放了,你家的椽子我包了。”阿布列林当时就黑了脸:“我是检察干部,绝不会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枉法!”盖盖停停、停停盖盖,一幢仅130平方米的房子,阿布列林用了8年才盖好。

  阿布列林作“弘扬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专题报告。阿布列林供图

  57年间,阿布列林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也同样严格要求家人。

  1992年,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母亲拎着白糖、核桃、馕来到阿布列林家,想为儿子说情,被阿布列林严词拒绝。“把东西拿回去!”当时不到4岁的女儿拿了一个核桃,怎么劝都不撒手。阿布列林急了,一巴掌打在女儿的脸上。女儿大哭,阿布列林的妻子麦尔燕木·苏菲也急了:“不就是一个核桃嘛,她还是个孩子呀!”说过之后,麦尔燕木抱起女儿回了娘家。气头一过,麦尔燕木又带着女儿回了家。事后,麦尔燕木对阿布列林说自己是理解他的,但当时却感到委屈。31年后,阿布列林说起此事,对女儿虽然满怀愧疚,但仍然认为那个核桃不应该拿。“拿一个核桃也是拿!我是党和人民的检察官,别人都看着我呢!”

  麦尔燕木对阿布列林的工作十分理解与支持,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上,追求进步,并于1994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阿布列林有个妹妹叫吾尔也提·阿不列孜,新疆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吾尔也提在民事法庭工作时,孩子很小,工作繁忙时根本无法照顾孩子,想让哥哥帮她调到工作稍微轻松的科室,被阿布列林婉言拒绝。吾尔也提业务精湛、能力出众,可是几次提拔都没有她的份儿,就因为当时阿布列林是该法院院长。妹妹委屈,哭着问阿布列林:“我是不是你的亲妹妹?你是不是我的亲哥哥……”一直到阿布列林离开该法院之后,吾尔也提才被提拔为该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提到阿布列林,吾尔也提总是说:“我的哥哥是红红的共产党员!他一心为公、不徇私情!”

  在哈密市图书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事迹陈列室,记者看到了两张交款收据。一张写的是2000年阿布列林的父亲生病时使用单位车辆交的150元车费;另一张写的是2001年阿布列林的父亲去世时使用单位车辆交的100元车费。

  2003年6月,阿布列林在报销自己外出培训学习费用时,发现住宿费发票上多开了1000元,他当即联系酒店,并退回了发票。这家酒店的经理李霞专门致信,表示为自己身边有像阿布列林这样的国家干部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阿布列林说,“焦裕禄一生两袖清风,我要像焦裕禄一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焦裕禄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也是这样。

  1990年8月的一天中午,阿布列林在家休息,忽然听到“救命”的呼叫声。原来是邻居阿皮孜·尕依提家失火了。阿布列林不顾个人安危,几次冲进火场,抢救出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双膝被磨烂了,两只胳膊也被磨出了道道血痕。

  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阿布列林对各个民族同胞都是一视同仁、饱含深情。

  阿布列林有两个交往多年的汉族朋友,一个是甘肃籍的民工张宏奎,另一个是四川籍的民工向传书,是他在审理两人讨薪案件时认识的。在阿布列林的督办下,两人最终讨回了工钱。除了讨工钱,两家人还有一些发愁的事儿:他们都是外地人,户口不在哈密,一是活儿不好找,二是孩子上学要交比较高的借读费。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阿布列林又四处奔波,了解政策,帮张宏奎、向传书将户口转到了哈密,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张宏奎、向传书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阿布列林一有空就去他们两家看看有何困难需要帮助。1999年夏天,张宏奎找不到活儿干,生活十分困难。正好当时阿布列林工作的单位桌椅板凳需要维修。在阿布列林的帮助联系下,张宏奎接下这个活儿,干了半个月,挣了2000元,解了燃眉之急。如今,张宏奎、向传书的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在阿布列林鼓励下,张宏奎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年被其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阿布列林与被评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救人英雄王锋的家人真情交往的民族情谊也十分感人。

  王锋生前系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村民。2016年5月18日,面对无情大火,王锋三度勇闯火海,先后救出6人,及时呼喊提醒楼上10多名居民下楼。失火楼上居民无一人伤亡,王锋全身烧伤面积却达98%。2016年10月,王锋因突发感染,不幸病逝。闻讯后,阿布列林十分悲痛。2017年3月27日,在郑州住院的阿布列林忍着痛,乘车来到200多公里外的南阳看望王锋家人,送去哈密红枣、核桃、葡萄干、牛奶、馕等新疆特产,还专门赠送了精美的花帽、艾德莱斯围巾,以表达对已故英雄王锋及英雄妻子的敬意。后来,王锋妻子潘品为表达谢意,专程带着家人前往郑州医院看望了患病中的阿布列林。

  英雄惜英雄,维吾尔族与汉族同胞之间的真情厚谊让人感动。

  阿布列林获“时代楷模”称号。阿布列林供图

  “焦裕禄的好学生”感动了中国

  “像焦裕禄一样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大公无私,尽心尽力工作。”这是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一生真实的写照。他说:“焦裕禄精神扎根在我的心坎上,不管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我就要当一颗‘螺丝钉’,把本职工作做好,不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

  几十年来,阿布列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努力践行做“焦裕禄的好学生”的庄严承诺。阿布列林先后在哈密市人民检察院、伊州区人民法院、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31年,办理过的近千件案件没有一件错捕错诉,没有一件发回重审,没有一件改判或提起再审,件件都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因此被人们誉为“铁案法官”。

  在检察院、法院工作31年间,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用生命去捍卫法律的尊严。每当有人问起他为何有坚如磐石的意志?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总是说,力量源自焦裕禄精神。他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努力做“焦裕禄的好学生”。

  焦裕禄精神充分体现着人民公仆的本色,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36个民族。学习弘扬传承焦裕禄精神,对于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意义重大。

  让焦裕禄精神代代相承。阿布列林供图

  近10年,退而不休的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将全部精力用在弘扬焦裕禄精神上来。

  从2014年8月开始,受中央组织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安排,阿布列林在新疆干部学院作了4场“弘扬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专题报告,两场用国家通用语言,两场用维吾尔语,各族干部1000多人听讲。

  在宣讲焦裕禄精神过程中,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被聘为焦裕禄干部学院特聘教授、新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哈密市委党校特聘教授和伊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弘扬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宣讲团副团长。

  10年来,阿布列林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新疆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哈密市委党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哈密各机关、学校、社区、村庄作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报告和法治讲座50多场,听众1万余人。阿布列林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报告在新疆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的坚定意志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不断将学习、践行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

  退休之前,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两次荣获三等功,还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后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系统优秀刑检干部”。

  2014年9月,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2014年9月,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被中组部、中宣部确定为“最美基层干部”;

  2014年11月,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2014年感动新疆‘十大人物’”;

  2015年1月,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一等功”;

  2016年9月,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17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阿布列林登上了“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台。

  阿布列林被最高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一等功”。阿布列林供图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晓川这样评价阿布列林:“他是焦裕禄的好学生,他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信仰来尊崇的。”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白岩松问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快五十年了,您一直希望成为焦裕禄的好学生。今天,如果要是对着焦裕禄这个老师说,您这个学生当得怎么样?”

  焦裕禄不怕困难,敢于担当,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也是这样。在回答白岩松提问时,阿布列林说:“我在检察院也好、法院也好,办的案子都是刑事案件。因为刑事案件的责任重于泰山,所以我是把案件的质量作为自己的生命线来对待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是要遵守国家法律的。”阿布列林当场表示,今后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继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2018年3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认真审定,《阿布列林——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传人》图书正式出版发行。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是焦裕禄同志为之奋斗和献身的地方,更是全国宣传学习焦裕禄精神的主阵地。而坐落在兰考的焦裕禄干部学院,则将《阿布列林——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传人》列为学院指定教材之一。时任焦裕禄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席建设说:“作为一个以弘扬传承焦裕禄精神为主题的全国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不仅需要有好的教师,还需要有好的教材,《阿布列林——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传人》一书进一步丰富了学院的教材体系。”

  阿布列林与孩子们在一起。阿布列林供图

  四代人五十七年跨越时空的传承

  焦裕禄为民鞠躬尽瘁,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

  在中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大地上,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一家四代人也被焦裕禄的事迹深深打动。

  阿布列林一家在哈密与焦裕禄画像合影。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浩然摄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父亲阿不列孜·霍加,是哈密市有名的兽医,曾经担任巴里坤县兽医站站长、哈密县兽医站站长。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穆青等人撰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新疆日报》(维吾尔文版)也同日刊载。看到报道后,阿不列孜·霍加仔细阅读,深受感动。当天,他将报纸借回家中,对几个孩子说:“河南兰考出了个优秀县委书记、好干部焦裕禄,他为了兰考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献出了生命。你们一定要向焦裕禄学习,将来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阿不列孜·霍加让孩子们向焦裕禄学习,自己先学作表率。哈密牧区地域广阔,为了帮助牧民做好动物疾病防治工作,阿不列孜·霍加长期在牧区巡诊,一出去就是几个月。20世纪80年代,哈密当地出现了一种罕见的皮肤病。患者奇痒难忍,通宵不能入睡,痛苦不堪。阿不列孜·霍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利用自己科学的医药知识和几十年的医疗实践,研制出了专门治疗这种罕见皮肤病的药膏,帮助3000多名病人摆脱了疾病折磨。由于阿不列孜·霍加工作成绩突出,1983年7月,国家民委、科委、劳动人事部向他颁发了奖章和证书;同年12月,农牧渔业部向他颁发了荣誉勋章和荣誉证书。1985年10月,阿不列孜·霍加光荣退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区政府为他颁发了工作30年荣誉证书。阿不列孜·霍加退而不休,从退休后到2001年7月生病去世的16年间,他始终坚持到牧区免费为牧民牧养的牛羊治病。

  阿布列林一家,女儿当时才三岁。阿布列林供图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父亲的影响和引导下,尤其是在1968年那次兰考之行后,更是将焦裕禄作为他一生学习的榜样,不仅践行做“焦裕禄的好学生”的庄严承诺,还一直致力于让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开花结果。

  阿布列林说:“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成为我前进道路上强大的精神动力。”

  半个多世纪以来,阿布列林坚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用自己无声的力量,默默无闻地在新疆大地坚守着自己心中一个朴素而有力的信念——为人民群众服务。

  阿布列林到“焦裕禄薪火社”为学生讲焦裕禄的故事。阿布列林供图

  2014年11月,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从河南兰考专程到新疆哈密,带去了两尊焦裕禄铜像,一尊赠给了哈密市政府,另一尊赠给了阿布列林。2015年9月,阿布列林将这尊焦裕禄铜像转赠给了母校哈密一中。在阿布列林倡议下,哈密一中还成立了“焦裕禄薪火社”,让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发扬光大。在“焦裕禄薪火社”讲课时,阿布列林动情地说:“我17岁去兰考,学了一辈子焦裕禄。你们也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并且将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2016年,阿布列林为哈密二中“焦裕禄书屋”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图书。他希望更多的学生能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宣传报道后,在全国尤其是在新疆大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据哈密团市委副书记李生泽介绍,2017年年初,哈密市教育局石油分局举办了“学习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先进事迹——追逐榜样的力量”主题征文大赛,面向三年级以上4000余名学生征稿。该教育局从4000余篇来稿中评选出2000篇优秀稿件,后来又精选出100篇优秀稿件结集成书。李生泽说:“学生们书写榜样,是因为他们需要榜样的力量滋养。学生们学习榜样,是因为他们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航向。”采访中,师生们纷纷说:“焦裕禄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巨大力量,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很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而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就是活着的焦裕禄、新疆的焦裕禄!”

  哈密一中团委书记热依拉·阿不都说:“学校已将焦裕禄精神的学习列入到教学中,利用国旗下讲话、团会、班会等形式,学习焦裕禄事迹,在各民族学生心中植入焦裕禄精神的火种。”

  哈密一中高一(2)班学生、焦裕禄薪火社学员迪丽胡玛尔·阿比利米提说:“焦裕禄薪火社的使命就是学习弘扬践行伟大的焦裕禄精神,让焦裕禄精神在祖国的边疆地区发扬光大,代代相承。”

  阿布列林只有一个女儿,叫阿孜古丽·阿布列林。对女儿十分疼爱的阿布列林,却曾经因为年仅4岁的女儿拿了犯罪嫌疑人家属的一个核桃,一巴掌打在了女儿的脸上。

  如今已经34岁的阿孜古丽,早已不记得父亲当初打她的那一巴掌。因为阿孜古丽早已习惯了父亲的严格要求,上学就业全凭自己努力。“爸爸不会动用自己的关系给我找工作,但他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尽可能多掌握些技能和本领。”阿孜古丽说。

  在阿布列林的鼓励支持下,阿孜古丽在上大学期间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导游证、驾驶证。主课之外,她还辅修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大学毕业后,阿孜古丽以优异成绩入职哈密一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阿孜古丽说:“爸爸会为了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而多方奔走,但不会动用自己的关系为家人谋一丁点私利。上学时,爸爸就要求我向焦裕禄的子女们学习,自强自立。”

  阿孜古丽非常认同爸爸说的话:“一个‘核桃关’都过不去,以后就会犯下大错。”2015年7月,阿孜古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讲原则,又讲感情。”这是与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妻子麦尔燕木对他的评价。

  一生学习焦裕禄,在阿布列林心中,焦裕禄的家人也是他的亲人。1968年兰考之行以后,阿布列林想再到兰考看一看,看看兰考的变化,看看焦裕禄家人们生活工作得怎么样。

  2013年年初,阿布列林的女儿阿孜古丽积攒了4个月的工资,想让父亲实现再访兰考的心愿。一家人想好了,要用这一笔钱到兰考,找到焦裕禄的家人,与他们一起欢度春节。遗憾的是,再访兰考之行却因为阿布列林80多岁的母亲突发脑出血住院而未能成行。

  直到2014年6月,应河南省委组织部邀请,受哈密市委特派,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作为哈密市先进模范代表才重返了他46年里魂牵梦萦的兰考。

  在兰考,阿布列林与焦裕禄的儿女们见了面。在兰考焦裕禄纪念园,阿布列林向焦裕禄烈士墓敬献了鲜花,并像几十年前那样用维吾尔语唱起了《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那首歌。在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阿布列林还看到1968年他们一行六人与焦裕禄家人的那张合影,已经被纪念馆永久收藏。

  阿布列林的女儿阿孜古丽一直为父亲感到骄傲与自豪。在工作与生活中,阿孜古丽也以父亲为榜样,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去年,阿孜古丽被公派到河南安阳、红旗渠等地参观学习。由于时间不允许,阿孜古丽未能到父亲到过的兰考看一看,成为她的一个遗憾。

  阿布列林向外孙讲述焦裕禄的故事。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浩然摄

  阿布列林有两个可爱的外孙,一个7岁多,另一个5岁多。阿布列林给两个孩子起名时赋予了特别的含义:大的起名叫安旦尔,维吾尔语的意思是珍贵、典范;小的叫伊利达尔,维吾尔语的意思是亲民、爱民。阿布列林希望第四代的孩子们也要以焦裕禄为榜样,长大了做亲民爱民的典范。

  阿布列林最惬意的时刻就是站在焦裕禄同志画像前,给两个外孙和哈密市中小学校的学生们讲焦裕禄的故事。如今,许多学生见到焦裕禄同志的画像就会说:“这是焦裕禄爷爷,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我们要向他学习,长大了为人民服务,亲民爱民,当榜样,做典范!”

  2023年11月19日,在新疆哈密,记者再次见到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尽管腰疼得直不起来,也不能久坐,但他仍然咬着牙坚持着修改演讲稿。“虽然我退休了,不当领导了,但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近两个月,他先后在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伊州区人民法院、伊吾县人民法院、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伊州区政法系统作了5场“弘扬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主题报告,讲稿有1万多字。10年来,尽管他先后作过50余场关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报告,可是他还是对演讲内容精益求精,忍着腰间疼痛改了一遍又一遍。阿布列林说:“我这点腰疼不算啥。焦裕禄同志常常不顾自己的病痛,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我见到一把被焦裕禄顶破的藤椅。那时候,焦裕禄的肝病很严重。不管是开会、作报告,还是讨论问题,他总是高抬右膝顶着肝部。时间长了,那把藤椅右侧就被他顶出了一个大洞。就是在那把藤椅上,他忍着剧痛,书写《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那篇文章。”

  采访结束之时,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告诉记者:“焦裕禄同志离世已经将近60年。焦裕禄精神是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的故事永远鼓舞着后人。”他表示,明年是焦裕禄同志逝世60周年,他想在适当的时候与妻子一起带着女儿、外孙三访兰考。去兰考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女儿、外孙到焦裕禄生前学习工作生活的地方看一看,现场感受一下焦裕禄精神的伟大;二是女儿也想带着两个孩子与焦裕禄的后代结成对子,共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让伟大的焦裕禄精神不仅在河南薪火相传,也在新疆大地上发扬光大。

  从1966年到2023年。

  57年过去了,近一个甲子的时光。

  岁月无声,总会给人留下特别难忘的记忆。

  焦裕禄,不仅是一个名字,还代表着一种伟大的精神!

  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这种伟大精神,并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也不因时代变迁而黯淡,具有直指人心、触动灵魂的力量,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

  焦裕禄精神常青。

  焦裕禄精神之所以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因为这片土地上有无数个像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这样的传承者、后继者不断发扬光大。阿布列林在学习焦裕禄这个榜样的漫长过程中,自己也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以57年无怨无悔的坚守,为当代中国红色革命文化这条生生不息的大河增添了来自新疆哈密的新鲜血液。

  人们还欣喜地看到,正有无数个党员干部,像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一样默默无闻、甘于寂寞,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以焦裕禄精神为镜,深学、细照、笃行,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为广大人民谋福祉而努力探寻,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不断为焦裕禄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使焦裕禄精神常学常新,成为我国红色革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越时空、生生不息。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总书记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写尽焦裕禄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也道出了无数人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的那样:“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是的,焦裕禄精神不会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

  在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焦裕禄女儿焦守云接受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屈艳枝、卢浩然采访。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殷允鹏摄

  记者札记

  从2023年10月15日到11月19日,在一个多月里,记者往返新疆哈密与河南兰考两地,先后27次采访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与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以及他无私帮助过的各族群众,还有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与其说是一次次采访,不如说是一次次灵魂的洗礼与焦裕禄精神的追寻。

  发源于河南兰考的焦裕禄精神,依托于一篇通讯和一张照片,翻越千山万水,在2500多公里之外的哈密、在新疆大地播下了精神的火种,发扬光大,历久弥新。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一家四代57年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我们每一个人,即使再平凡,也能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见贤思齐,做“焦裕禄的好学生”,构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灵魂圣地与精神高地。

  57年过去,中国大地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今天重温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一家四代57年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故事,仍然能够感受到一种榜样的力量、一种英雄的气概、一种精神的鼓舞、一种价值的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鲜明的品格、一种坚强的意志、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深刻的启示、一种不灭的光辉、一种灵魂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