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伏牛山采风③丨不断“上新”的小山村

编辑:李慧勤 时间:12/1/2023 3:26:46 PM 浏览:3998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鸣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吉小平

  栾川县石庙镇龙潭村并不像人们印象中典型的北方小山村,民居白墙灰顶,村旁小河流水潺潺,颇有几分江南小镇的姿色。

  在新建成的龙潭村乡里中心,窗明几净,几组桌椅,一墙书籍。这里的村民喜好新鲜事物,也很有一股子闯劲儿。

  20世纪90年代,栾川县大兴工矿产业,龙潭村村民见钼矿渣还能提炼进行二次售卖,便纷纷行动起来。“后来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就逐渐转向更挣钱的钼矿贸易。”村民杜留续与钼打了半辈子交道,他评价“龙潭村的人头脑灵光、学东西快”。

  乘贸易东风,龙潭村村民不仅挣到了钱,视野也不再局限于栾川,生意逐步扩展到洛阳、河南,甚至全国。

  “后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里污染企业全部关停。那时候大家都在想,再干点啥?”龙潭村党支部书记卢柳艳介绍,“2000年前后,栾川县开始以工业资本反哺旅游业,乡村特色游发展如火如荼。咱村人抓住机会,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吃旅游饭,赚生态钱。”

截屏2023-12-01 下午1.31.22.png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龙潭村依山傍水,紧临县城和镇区,离伏牛山滑雪场也不远。每逢滑雪季,伏牛山滑雪场所在的石庙镇杨树坪村民宿爆满,游客会选择住在邻近村落,交通便利的龙潭村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我们要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吃喝玩乐样样有。”杜留续形象地讲,“咱村人思路活,今天看到游客赏花到中午不走,明天餐馆就开起来了。后天看游客玩到天黑,咱们就盘算着建民宿。”

龙潭村民宿老板在整理房间.jpg

  就这样,一家家民宿建了起来。村民有想法,把电梯装进民宿里,将栾川豆腐晾放在显眼处,建好阳光房待客来。

  不光村民头脑灵光,村委会也思路超前。“龙潭村不断探索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村集体投资在曾经洗炼钼矿渣的河沟边建成一条4公里长的骑行步道,建设乡愁博物馆,又入股建设了沃地农场。”卢柳艳说。

  沃地农场是几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捣鼓出来的,领头人是张杏杏。

截屏2023-12-01 下午1.29.20.png

  步入沃地农场,在大棚里可尽享采摘之乐,草莓初红,即将成熟;美学空间可满足社交需求,内部布置可谓移步换景,泼墨垂幔国风味十足,绿植遍布将森系氛围拉满……

  “龙潭村做生意的人多、包容度高,从村镇领导到村民都给予不少帮助,这点对我们吸引力十足。”张杏杏举例子,卡通帷幔是请附近学美术的中学生来画的,门口的空心砖是村民主动送来的周边村子的建筑废料,“龙潭村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施展拳脚,我们要和村民共同建设富裕和美的新农村。”

截屏2023-12-01 下午1.32.56.png

  如今,龙潭村的旅游业小有名气,但仍有发展空间。杜留续便对时下热门的赏花经济很感兴趣,“村里曾有一大片梨树,梨花开得又大又鲜亮。不如多栽些不同品种的花,让龙潭村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游客啥时间来都有得看、有得玩”。

  可以预见,龙潭村将不断“上新”。小山村的下一个“新花样”,值得期待。

1998年5月26日龙潭村版面图.jpg

  本报1998年5月26日关于龙潭村的报道《夜访龙潭村》。

  “三山”今昔说

  时时“上新”路路宽

  □吕志雄

  “龙潭村的人头脑灵光、学东西快。”从矿产到贸易,从贸易到旅游,龙谭村的发展大有“龙”气,乘时变化,时时上新,给各地发展以新鲜的启示。

  因时而新,新得快。时代发展,群众不只需要钱,还要有优美宜居的环境。由此,从矿业转向旅游,钱有了,环境也好了。因地而新,新得实。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先借一阵东风搞餐饮、民宿;再用自身原有的洗炼钼矿渣的河沟建骑行步道、乡愁博物馆。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上新”有基础,步子才扎实。因势而新,新得远。“上新”越多,思路越宽,路子越多,积累越厚,乘势而上,于是就有了沃地农场,有了四时花开的构想,龙潭村就不只是有采摘、有风景,还有艺术。

  时时“上新”路路宽。新时代就该这样时时“上新”,创造新生活,创造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