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馆新馆。新华社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经》中的商代,浪漫而富有想象。
120多年前,甲骨文的横空出世,拨开了尘封3000多年的商王朝的层层迷雾,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90多年前,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村挥下第一锹,正式拉开殷墟科学考古帷幕。殷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殷墟成为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的一把关键“钥匙”。
今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此:与殷墟宗庙宫殿遗址隔洹水相望,气势恢宏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殷墟,又一次敞开胸怀迎接五洲四海的人们,来感受伟大的商文明。
考古阐释“殷”从何来
“就考古学而言,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大教授李伯谦如是说。
大家所熟知的历史记载“盘庚迁殷”,正是如今的安阳小屯村一带,这里曾是殷商王朝中心区域。随着商王朝的灭亡,这片土地沦为废墟,史称殷墟。
自1928年殷墟发掘开始,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接续奋斗,随着殷墟宗庙宫殿区、居址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重要遗迹浮出水面,以及甲骨文、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的出土,基本廓清了殷墟的分布范围与结构布局,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为中华文明探源奠定了重要基石。
尤其是近几年,陶家营、辛店、邵家棚等遗址的发现,大大突破了传统认知的殷墟范围,呈现出三级甚至更多的聚落结构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这些遗址拱卫在殷都的周围,殷人自称殷都为“大邑商”,名副其实。
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安阳洹北商城东南角新发现一处殷墟时期的大型祭祀遗存,持续上新的殷墟考古成果,让“大邑商”面貌越来越清晰。
与此同时,商丘宋国故城、洛阳偃师商城、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小双桥遗址的考古发掘也惊喜不断。
考古工地上的一个个探方就像时空隧道,带领我们通向3000多年前的商代。
甲骨文是殷墟考古发现的“重中之重”,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截至目前,发现甲骨15万多片,单字4000多字,内容涉及商代政治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妇好何时归?”“妇好伤风好了吗?”“她生小孩不会难产吧?”……3000多年前的甲骨占卜记录,留下了商王武丁写给妇好的一封封暖心“情书”。而在殷墟博物馆推出的“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中,众多首次展出的甲骨文也让人们看到一位商朝小王子的生活日常。
殷墟博物馆新馆“探索商文明展厅”内,展出的几件手铲、毛刷,虽简陋却引人注目。正是这些普通工具,在一代代考古人手里,一层层拨开黄土下的商代文明。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南及周边省份有关商代的遗址不断被发现,河南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洹北商城,湖北的盘龙城,山西的垣曲商城等,这些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都取得重大收获,让绵延近六百年的商代历史画卷逐渐清晰。
从殷墟遗址甲骨窖穴内发掘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资料图片)
青铜文明商颂传奇
去过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人们,总会对这里展出的一件巨大青铜器“后母戊鼎”印象深刻。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后母戊鼎”,是目前所知商代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在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中,还有大量的酒器,比如曾经登上央视节目的明星文物“亚长牛尊”,就是典型代表。令人期待的是,殷墟博物馆新馆集中展示的大量商代精美绝伦的青铜文物,将再现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
“在距今4500年至4300年左右,青铜铸造技术开始在中原腹地出现,最初大多是小型、扁平状的简单青铜器。”何毓灵说,到了“亚长牛尊”所处的商代晚期,我国青铜制造业高度成熟,青铜时代迎来鼎盛期,仅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就有468件。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里,郑州的杜岭方鼎、山东的亚醜青铜钺、湖南的四羊方尊等商代珍贵青铜器,通过裸眼3D技术呈现,让观众多维度、立体化、沉浸式感受商代青铜器的璀璨光华。商代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高成就,其中蕴含的礼仪与礼制、秩序与地位,是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著名考古学家王巍认为,商王朝建立后,继承了夏王朝青铜容器和玉礼器制度,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工艺技术也更加熟练高超。商王朝的冶铜术向周围广大地区传播,对周围方国产生强烈影响,引领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发展。
经过多年考古发掘研究,殷墟规模东西6000米,南北超过5000米,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殷墟的规模、布局、内部规划日益清晰,宫殿宗庙和王陵构成殷墟的中心,以手工业为主的大量族邑呈层层拱卫之势分布四周,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之一。
残破的陶片可以复原成完整的器物,一次次的考古发现,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不仅使商王朝的拼图逐渐扩大、完整,也使商文明的内涵更加丰满、有血有肉,告诉我们伟大商文明的多维侧面:
商代晚期殷墟周围有四大“手工业区”,证实了甲骨文中“百工”的记载;逐渐建立起较为严密的祭祀制度,拥有比较完善的军事制度,采用与国家政治地理架构对应的内服、外服兼分封制的职官制度;王畿与周边部族形成了文化上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不断丰富着包容汇聚的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科技文明等共同建构了早期中国的出彩时代。
邦畿千里交流互鉴
“殷墟是全人类共有共享的世界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普遍价值,甲骨文、商代青铜艺术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性学术课题。”2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说。
2006年,殷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7年,殷墟甲骨文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确认了甲骨文遗产的世界意义和国际地位。殷墟,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明进程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因为历史的原因,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和青铜器、玉器“流落他乡”。文物流散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但这些收藏在国外博物馆、大学的文物也通过展览、研究成果在海外宣传了商代文明,不少国外汉学家在东西方著名刊物上发表商代文化、甲骨文方面的研究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甲骨学科首席教授宋镇豪认为,从学术角度来看,甲骨学可以说是一门国际性学问,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信使”。从世界范围来讲,甲骨文和古埃及圣书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印章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都是世界古代文明宝库中的瑰宝,甲骨文是唯一真正延续至今的文字。
殷墟之所以受到全球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重视,主要在于它集中反映了“王国”时代中国社会的全部要素。“大邑商”繁荣于东亚之地,其时,非洲北部处于埃及新王国时期,两河流域则进入后巴比伦时代,几大文明在三千年前的地球上交相辉映。
著名考古学家唐际根说,当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断之后,以甲骨文为核心的商文明却绵延至今。殷墟,出土了最早的成文文献,记录了鼎盛时期的青铜文化,诠释了三千年前人类文明的新高度。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甲骨文数字化,探索甲骨文数字焕活技术,更多揭示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密码,让散落于世界各地的甲骨文以全新的科技形式‘回归’。”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表示,同时,还将努力建设殷墟国际考古研究中心和全国商文明研究中心,更好体现商文明在中华文明总进程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殷墟景区(资料图片)
以文彰旅“洹”看今朝
2月12日,一场新春时装展演在安阳殷墟博物馆南广场开启,这场历史与时尚“碰撞”的文化视觉盛宴,展现出古人高级审美的“中国式浪漫”,引发全网关注。
“亮相时装秀的80套服饰巧妙融入殷商元素,服装纹饰均取材于殷商时期常见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上的兽面纹、夔纹等纹饰。”赵清荣说,未来将继续挖掘商代文明元素,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助力殷墟甲骨文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文化因创新而辉煌,文明因发展而精彩。从数千年历史深处走来,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创新,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和文脉的殷墟焕发出愈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活”起来。
夜幕降临,安阳殷墟宗庙宫殿遗址景区流光溢彩,游人络绎不绝。随着龙形玉玦装置的亮起,殷墟景区瞬间被点亮,殷商战舞、祭祀演艺等依次上演,让人梦回殷商时代。
当人们还在恍惚身处何方时,国内首个专家型考古数智人——“数智人妇好”款款走来,拉起“商王武丁”翩翩起舞,或跟观众讲述起商代趣事……今年春节期间,首次在夜间开放的殷墟景区带给游客无限惊喜。
“我就是冲着‘妇好’而来的,没想到真的能跟她‘面对面’对话,太震撼了!”来自河北邯郸的陈嘉冀是一名文博“发烧友”,在网上看到殷墟“数字妇好”的宣传,大年初一就赶往殷墟进行体验。
甲骨文研究也插上数字化翅膀。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建立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收录了全球最齐全、最权威的甲骨文著录库、文献库、字形库,可利用人工智能图像技术进行自动缀合,目前已经成功缀合了44组甲骨碎片,数量在全国排第一位,许多历史片段得以重见天日。
项目支撑,让文化“可听、可看、可感”。
一座座鲜明的文化地标拔地而起。近几年,随着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持续推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公园、殷墟考古文旅小镇建成,再现“大邑商”都邑格局,勾勒出3000多年前殷商人的生活图景,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也成了群众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深切感受厚重的殷墟文明气息。
创意驱动,文旅融合起新潮。
甲辰龙年春节,洹河夜游全新震撼回归。夜色渐浓,洹河上空被数百架无人机点亮,甲骨文字“龙”和“福”跃然空中,将游客带入绚烂多彩的灯光与音乐之中。以殷商奇幻故事为主线的洹河夜游,集数字光影与实景演艺、游船体验等业态于一体,自2023年10月推出以来,吸引了百万人次游客前来体验。
甲骨文表情包、盲盒、雪糕等系列文创产品成为爆款;殷墟景区联合开发的3万份3D数字藏品,5秒内售罄;中国文字博物馆“玩转汉字”等申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重点展示项目……
创意点亮,让流淌在人们心中的文脉、深藏于博物馆的国宝、刻印在历史书中的文字以更新更潮更炫的方式回归,变成中原文化的新符号。
文脉绵延赓续,文明生生不息。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殷墟和更多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为中华儿女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