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里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编辑:李慧勤 时间:5/13/2024 9:40:05 AM 浏览:410

 □河南日报记者 王珂 陈辉

  智能车间,酝酿着新质生产力的势头;美丽田野,描绘着城乡协调发展的画卷;桨声灯影里,讲述着文旅融合的新故事……5月9日至11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报业协会承办的“高质量发展浙江行党报大调研”活动在浙江举行,100多家媒体兵分三路,前往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金华等地开展采访调研,实地感受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探寻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产业向“新”而行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作为制造业强省,浙江的工厂车间已成为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试验场”。

  国产C919飞机去年飞上蓝天。在制造过程中,位于杭州的西子航空成为全国9家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的民营企业,为大飞机制造出了关键的舱门部件。

  “C919RAT舱门的蒙皮只有2.3毫米。蒙皮的齐平度要求极高,有时成功和失败只差0.01毫米,而我们要争的就是这0.01毫米。”西子航空C919项目班长刘绍勇介绍说,大飞机的两扇“生命之门”,均靠技术工练就的精度和数字化手段实现。

  在嘉兴敏华汽车零部件未来工厂的生产车间,生产原料全靠智能物流通道传输,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黑灯生产”,使用AI完成90多种产品的配方模型……

  汽车零部件是个传统行业,敏华却将其实现了数字化,未来工厂投产不到3年,完成了3次数字化迭代,利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链接工厂内每一个托盘、每一辆小车、每一台设备、每一间仓库……劳动生产率提升了200%,产品不良率降低了40%,从生产零部件拓展到为行业提供数字化服务。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截至2023年年底,浙江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2011家。2023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升到67.1%和33.3%。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重大使命。先行探路两年来,浙江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地区生产总值迈过8万亿元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6。

  连绵的山、流淌的水、摇曳的竹,披翠盈碧……在安吉县余村,记者看到了深浅不一的绿。事实上,余村也曾遭遇过“成长的烦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小水泥厂、小矿山遍布,让群众饱尝环境污染之苦。痛定思痛后,余村主动“革自己的命”向生态转型。

  通过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造村容村貌,农家乐生意红火,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竹林碳汇让村里实现了“靠着空气能卖钱”……2022年7月,“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推出,50余个涵盖研学教育、文化创意、农林产业等类型的合伙人项目入驻,上千名大学生来到余村及周边村庄工作生活。如今,余村靠着“绿水青山”实现年人均纯收入6万多元。

  走入绍兴鉴湖江畔的“鉴湖里”乡村振兴项目,一块书有“酒源第一曲”的立牌迎风而立,村子里各种和黄酒有关的元素随处可见。2023年“鉴湖里”成功吸引创业实体24家,带动包括村民及就业困难人员、失业登记人员在内的基地创客178人,增收超200万元。

  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绘就了民生底色。2023年,浙江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首次突破4万元大关。

  文化激活深层动力

  从广济桥边的塘栖古镇,到曾以“日出万匹绸”闻名的濮院古镇,沿着蜿蜒流淌的大运河,浙江的古镇如一颗颗明珠错落分布。

  濮院古镇因羊毛衫产业而起势,如今已完成时尚产业的全链路迭代,景区以中国时尚古镇为定位,将古镇历史文化与特色小镇产业相融合。前不久,这里还举办了2024濮院时装周,70多场“展、会、秀、贸”在古镇的街头巷尾呈现,超5万人到此打卡。

  “未来古镇还会通过更多项目建设和活动打造文旅品牌,希望形成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再到发布的全产业链条。”濮院古镇负责人介绍。

  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浙江的古镇既是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的符号,也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百姓宜居宜业的样本。

  以嘉兴为例,乌镇、西塘、盐官、濮院等古镇形成了很高的知名度和辨识度。

  古镇虽“老”,却又很“新”。乌镇戏剧节、水上集市,西塘汉服文化周、“十二花神”,濮院时尚人物盛典,盐官观潮节……款款不同,总有一款走“新”的古镇适合游客。

  让历史感与时代感碰撞,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交织,成为当地古镇开发的重要思路,也成了浙江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