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遂平县常庄镇有一个美丽乡村叫前王庄村,在这个村子里,只要提起王根喜,人们眼里无不流露出钦佩和怜悯,怜悯一个热血男儿十八年如一日,照顾患渐冻症的妻子和抚养三个儿女的艰辛,也钦佩他有情有义,十八年来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用真爱撑起一片天,诠释了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
近日,笔者一行如约来到距离遂平县城 13公里的常庄镇前王庄村小王庄组,见到了淳朴稳重的56岁的王根喜。一扇木红色铁门,一面迎客松瓷砖屏风,一个素朴的农家小院,虽然不大,却被拾掇得干干净净。
进入院内,一所“外三内五”(三间房分隔为五个独立房间)的平房映入眼帘,屋子里打理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客厅条机柜上摆着王根喜今年春天去世的妻子张青叶的遗像,她面容清秀,一头青丝,眼睛炯炯有神,嘴角洋溢着一丝微笑,仿佛想要张口诉说对丈夫、对家庭的眷恋和不舍。
进入北侧卧室,这里是张青叶长年卧床的地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也是王根喜十八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爱妻的见证。一张席梦思床上,床单平整,被褥摆放整齐。床头墙壁上方挂着空调内机,床头柜上方嵌着一台用了10多年的电视机,地上有一台空调扇。
笔者一行坐下,打开纸笔开始采访,王根喜还未开口,先是泪湿眼帘。回首18年来的坎坷心酸,他感慨万千。王根喜和爱妻张青叶同岁,均出生于1967年,初中毕业后他跟师傅学起了建筑和装修,因王根喜眼力好,爱钻研,肯吃苦,很快他就能独当一面,包工、带工、设计、监理,成为师傅的“得意门生”。
21岁那年,经媒人牵线,帅气能干的王根喜与石寨铺乡张湾村俊俏文静、知书达理,同样是中学毕业的张青叶一见钟情,定下婚约。
1990年,两人喜结连理,婚后日子虽然清苦,但小两口相亲相爱,随着两个女儿呱呱坠地,全家只有6亩多田,让这个家庭经济上捉襟见肘,王根喜是个不甘平庸的人,他想要通过辛勤劳动改变贫穷的面貌,让全家过上幸福额的生活,他积极奔走,终于谋得去新疆做建筑装潢的工作。
当他小心翼翼地跟妻子商量的时候,没想到妻子一百个同意,并且要跟他同去,好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妻子的支持,更加燃起了王根喜对生活的信心,小两口远离家乡,开启了在大西北打拼的生活,王根喜干起活来如同拼命三郎,平时在建筑队里做装修、装潢,歇工时就去附近社区收废品,收入还算可观。张青叶也格外能干,她除了照顾好丈夫、孩子之外,还抽时间去附近农场拾棉花、打零工补贴家用,那个时候,小两口虽然辛苦,但是人年轻,不知道累,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他们先后把两个姑娘接在身边上学,做到了工作家庭兼顾。
2004年,张青叶生下了小儿子王森,一家人欢天喜地,其乐融融,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命运往往就是这样捉弄人,在小儿子王森一岁多时,也就是2006年,张青叶时不时感觉右腿发软,夫妻俩当时没有太当回事,以为是缺钙,平时多往外处走走,晒晒太阳,补充些钙片,可是无济于事,渐渐地双腿发软,肌肉无力,直至后来出现走路跌倒的现象,倘若路面些许不平或有一个小小的石块,就能将她绊倒。
王根喜感觉不对劲儿,赶紧带张青叶去医院检查,普通的医院感到有些棘手,就建议他们去大医院检查,王根喜张青叶一刻也不敢耽误,夫妻两人中断了在新疆10年的事业,举家迁回遂平常庄,踏上了慢慢求医路。
他们先是在驻马店中心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159中心医院等医院检查,医生初步判断为重症肌萎缩,考虑运动型神经元病(渐冻症),并建议他们去省城或北京做进一步检查。
王根喜带张青叶来到省城,分别在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医院做了系统检查,大夫明确告诉王根喜夫妇,可以断定是运动型神经元病,重症肌萎缩,且没有有效治疗办法。王根喜心如刀绞,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原本健健康康的妻子,怎么突然患上这种病呢?他问医生,医生也讲不出患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案,只是一个劲儿劝他放弃治疗,带妻子回家。
与此同时,张青叶疾病发展迅速,一年时间,由先前的无力、腿软、走路易于跌倒,很快发展到双脚不能行走,需要借助轮椅代步的地步,并且整个人肌肉迅速萎缩,由最初的150多斤(孕期170斤)陡然降至100斤,且身体极其虚弱。
又过了一年,她举手投足已变得困难,上半身渐渐不能动弹,说话声音开始变得嘶哑。王根喜心急如焚,带张青叶去了北京,在北京三院,他们带去的6万多元积蓄,两三天检查下来就花了个精光!大夫告诉王根喜,你爱人患的这个病,就是运动型神经元病(渐冻症),病情发展极快且不可逆转,没有任何治疗意义!
王根喜跪着哀求医生想想办法,他说他有手艺,可以在北京干建筑活儿做装修,支付妻子的治疗费用。医生告诉他,不要说一般家庭,就是百万富翁、千万富豪之家也是一样,面对这样的重疾,现代医学束手无策。医生说,带你妻子回家吧,她想吃啥就给她做些啥,预期寿命长则三五年,短则一二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王根喜带妻子回到老家后,他很不甘心,他想千方百计挽救回妻子的生命,他想让妻子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于是他多方打听治疗渐冻症方面的中医、西医,郑州、信阳、驻马店、漯河、西平、遂平很多地方的中医、西医他们都尝试过,一次次满怀希望而去,一回回满怀失望而归。
刚确诊前三年间,他们每个月的治疗费都在六七千元,王根喜穷尽家财也未能阻挡妻子病情迅猛发展。很快,张青叶已经发展到不能说话也不能够自主吃饭的地步了,她的四肢和躯体已然不能动弹,肌肉还在一点点萎缩。王根喜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他学习针灸,先在自己身上实验,掌握好力度火候后再给妻子做;他学习推拿按摩,每天白天给妻子做五至六遍,晚上按摩的次数不计其数;他学习做饭,变着花样把肉蛋菜蔬做成流食,每天三顿不重样,用针管、吸管给妻子往嘴里挤,快了容易噎着,慢了挤不进去,必须掌握着速度和剂量,每顿饭至少要用三十分钟以上。
即便如此,此后每年,王根喜还要带张青叶去驻马店做半个月价格不菲的康复,在王根喜眼里,张青叶就是他的半条命。
此时的家里,上有七八十岁的老父亲,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两个闺女分别在读中小学,小儿子年纪尚幼,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王根喜一个人肩上,他的困境可想而知。
王根喜须每天三遍亲手喂妻子吃饭,还要不停地为她按摩、翻身、清理大小便,擦洗身子。他家还种着6亩多农田,他去田里干活的时候,每隔一个小时,都要跑回家看一下,照顾一下。
早上,王根喜天不亮就得起床,收拾家务、做饭,照顾老人孩子,照料张青叶……夜晚,张青叶夜里入睡难,心情烦躁的时候,王根喜就打开电视机或唱戏机让她听声音解闷儿,并一遍遍给她按摩、擦洗、翻身,直至12点以后,妻子熟睡,他才敢眯一会儿眼。
多年来,妻子身上一直爽爽净净,从没有生过一次褥疮。每当忙完家里、田里的活计以后,王根喜就用轮椅推着妻子去村子里转转,晒晒太阳,看大家打牌,与街坊邻居唠家常。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至2023年初,三年新冠疫情期间,张青叶一次感冒也没有患过,一次小病也没有生过,连医生都说是个奇迹!
为了让妻子过得舒适一些,他在家里安装了空调,购买了取暖器、电热毯,无论冬夏,卧室始终保持恒温,利于张青叶静养,王根喜还购买了制氧机,定期让妻子吸氧,让妻子呼吸更顺畅。就这样,王根喜一个大老爷们儿,18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妻子,直至妻子发展到浑身上下只有眼睛、喉咙会“蠕动”,体重降至50多斤,典型的“皮包骨头”,他依然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护有加,18年来,他除了照护好妻子之外,先后为老父亲养老送终,并将三个孩子抚养长大,大女儿、二女儿先后完成学业、结婚成家,小儿子目前正在郑州读大学……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久贫贱无妻。王根喜以实际行动,用他十八的苦苦坚守和生死相依,打破了世人这一传统认知。街坊邻居都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什么时候到王根喜家,只见里里外外干干净净,张青叶卧室里没有一点儿异味,身上清清爽爽,让人不禁啧啧称赞!特别是久病床前,王根喜掌握了爱人的“眼语”和“喉语”,张青叶只要眼珠或喉头一“蠕动”,他能立刻明白什么意思,并照着妻子的“意思”去办。
王根喜不离不弃的人间温情感动着家人,感动着亲朋好友,感动着十里八乡,街坊邻里、老少爷们儿提起王根喜,一个个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一个真正的爷们儿!三五七天容易,十八年坚守难!王根喜的街坊邻里、亲戚朋友纷纷劝他说,根喜,你也对得起青叶了,放弃吧!有人说,医生断定三五年的寿命,已经十几年了,就让青叶“走吧”,对她、对你都是解脱。
更有人劝王根喜说,根喜,你一个大老爷们儿拉扯三个孩子太难了,不行就再找个伴儿吧!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好言相劝没有打动王根喜,就连张青叶的弟弟也哽咽地说,姐夫,我姐这辈子跟着你,值了!你对得起我姐了,实在不行,你就再找一个吧!
王根喜说,我难,你姐更苦啊!我一顿饭不喂她,一个小时不给她翻身,吸氧,她随时会离我而去,但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我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你姐一个小姑娘家,离开娘家几十里嫁给我,为我生下三个宝贝孩子,相夫教子、辛勤操劳,我王根喜绝不能做那丧良心的事儿啊!
街坊邻里纷纷给王根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也为王根喜的大爱精神所感动,及时伸出援手,前王庄村委会为王根喜办理了低保。常庄镇党委政府、民政局授予他“好丈夫”荣誉称号,并在脱贫攻坚行动中予以特别识别认定,给予重点帮扶。常庄镇党委张耀林书记为他争取了房改资金两万元,帮助他建起了新房。驻村干部每年去王根喜家里进行慰问。一些企业如农商银行,常庄镇和前王庄村成功人士等,逢年过节为王根喜家送去钱款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小儿子考上大学,教育部门上门为他办理了生源地免息助学贷款……
这让王根喜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更加坚定起他对生活的信心。日子如流水,一天天逝去,波澜而不惊,王根喜默默承担着一切,细心照护着爱妻张青叶。
2024年2月,张青叶走完了56年短暂的人生路,在王根喜怀里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她走了,也算是人生的解脱吧!我希望天堂不再有渐冻症,让我媳妇儿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王根喜说完上面的话,忍不住低声啜泣。
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爱的坚守,让王根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他患上了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额角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现如今看似王根喜淡定地接受了这一切,但谈起过往,他依然禁不住发出声声叹息!
你累吗?抱怨过吗?有没有非常无助想要放弃的时候?笔者问。我累呀,我有几乎撑不下去的时候;我抱怨过,我埋怨过命运的不公;我哭过,但我是个男人,只能躲着青叶和孩子们默默流泪,可我从来没有想着放弃她,一次念头也没有过!王根喜坚定地说,如今她走小半年儿了,我蓦地突然闲下来,感觉整个人空落落的!
笔者发现,王根喜家的老式衣柜里,珍藏着许多张青叶的照片以及他夫妻俩的合影。在王根喜的手机里,保存着许多他和爱妻张青叶的照片,特别是生病后他无微不至照顾爱妻的视频。他没事的时候,一遍遍翻看,一遍遍抚摸,舍不得删去,算是对心灵的一种慰藉。
谈及未来,王根喜说,常年的劳累,让他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伴随椎管狭窄的疾病,六亩多田已经耕作不动,只好每年种植一茬小麦,秋玉米转包给邻居种植。王根喜说:“我长年在家照护老人孩子,伺候妻子,建筑装修的手艺几乎丢了,身体也有些拉垮,下一步想去医院治疗一下腰椎,家里还有一个大学生要供,日子总要过下去,我相信天不负人!”
临出门,王根喜拉着笔者的手说,您不要光写我,咱是一个男人,只是尽了一个丈夫应尽的义务!请您给青叶多着一些笔墨。另外,请您写一写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没有他们帮衬,就没有我王根喜的今天,有了他们,我才有生活下去的希望!
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只为那一份对爱的坚持和守护。王根喜,这个淳朴正直的男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诠释着美好爱情的真谛,也坚守着自己对家庭的一份责任,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在常庄镇以及十里八乡赢得了交口称赞。同时他的所作所为,也弘扬了孝老爱亲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更为社会和谐尽了一份积极的力量!
作者简介
刘红军,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驻马店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主业教育督导,副业读书写作,对学校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研究,擅长公文写作,在文化宣传、读书写作上偶有小获。现任遂平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2023年9月当选遂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2024年6月当选遂平县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