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消息(记者 仝瑞勤):1月18日,在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上,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研究员严根土围绕“培育一颗好种子能带来哪些新变化”这一主题进行了介绍。
河南省人大代表严根土在“代表通道”上围绕“培育一颗好种子能带来哪些新变化”进行介绍 摄影 张雨晴
一粒种子可以开出“致富花”
中棉所采用生物育种的方法,历经20年培育了棉花新品种,并把它种到了新疆重盐碱地上。往年寸草不生的地块,在2024年亩产籽棉达到了380多公斤。
“前两天种植户给我打电话,他激动地说‘这是个奇迹’。” 严根土说,这个品种在新疆适合全程机械化种植和采收,不仅产量高,纤维品质也毫不逊色,最大的亮点是耐盐碱。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严根土说,因为在新疆像这样的盐碱地超过1000万亩,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开垦新的盐碱地。棉花作为先锋作物,种好了棉花,几年后就可以改种其他农作物,直接把盐碱地给盘活了,荒地变良田不再是梦想。
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近几年,中棉所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培育了10多个新品种,攻克了产量、品质和抗性共同提高的难题。在良种的助力下,目前,中国棉花种植面积虽然只有20年前的一半,但总年产还是维持在600万吨左右,这充分说明棉花单产水平在提升。
一粒种子可以开出“友谊花”
严根土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棉所迅速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率先将自主培育的棉花品种引入中亚国家。
“刚开始我们只选了一个品种,经过试验,比当地品种增产30%以上。棉农尝到甜头后,就要求当地政府和我们对接,一起建立了中亚试验站。在吉尔吉斯共和国,我们的品种占了当地棉花面积的46.3%。” 严根土自豪地说,不仅提升了棉农的经济效益,也为中亚国家棉花产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种子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希望省委、省政府能加大对种子研究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河南种子的国际影响力,让中国种子能开出更多的幸福花。” 从事棉花育种30余年的严根土深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