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90后”女孩返乡创业致富一方 丝瓜络一年卖出3700多万元

编辑:张萌 时间:2/7/2025 8:23:45 AM 浏览:21

□本报记者 刁良梓

  谁能想到,农村随处可见的丝瓜络,竟然摇身一变成为致富法宝。

  2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商城县电商产业园的信阳丝瓜络加工厂,只见白白胖胖的丝瓜络,经过裁剪、压平、手工缝合等工序,变身为一个个丝瓜络灯、一把把丝瓜络化妆刷等产品,让人惊叹不已。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当地“90后”女孩杨淑娟。她用一根根丝瓜络,搭起了一条从田间地头到海外市场的“新丝路”,2024年出口丝瓜络产品3700多万元,成功实现了助农增收。

  小小丝瓜络是如何变身致富法宝的呢?事情还得从2016年讲起。

  商城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物产丰富,但由于信息闭塞,很多绿色天然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杨淑娟说,当时自己的想法很朴素,就是想用在大城市积累的人脉和见识,帮助乡亲们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通过市场调研,杨淑娟意外发现,环保耐用的丝瓜络在海外市场上很受欢迎,而在自己的家乡,家家户户的院墙上都挂着大串的丝瓜络,甚至掉到地上都没人捡,这不就是商机吗?

  2016年,杨淑娟成立了商城县原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先种植了60亩丝瓜试水。没想到收获之后,一个星期就售罄了。于是,她逐年扩大种植面积。2023年,杨淑娟再次决定扩大规模,这次她加大专业化力度,从种植到收成制作,进行一条龙开发。

  她投资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丝瓜络产品加工厂,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和营销团队,开发出包括清洁用品、文创用品、宠物玩具在内的60余种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外消费者喜爱。她的团队也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102人,丝瓜络加工厂就有3个。

  成功后的杨淑娟没有忘记乡亲们,她采用“互联网+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农民利益深度绑定。杨淑娟说,目前商城县有12个乡镇建立起丝瓜种植基地,丝瓜种植面积超万亩,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

  然而,杨淑娟奔跑的脚步并没有停止。除了丝瓜络外,她和团队小伙伴们还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社区,大卖信阳优质大米和预制菜。2024年,连同丝瓜络,公司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

  “要把大别山区更多优质农产品卖到海内外。”杨淑娟信心满满地说,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新农人,未来可期。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