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君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措施,开展“大抓基层”行动,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台账报表,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效能。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严重损害了基层治理效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新华日报》报道,在基层工作中,“花20%的时间工作,花80%的时间证明做了多少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地方考核过频,一些乡镇一月就有好几十场考核;有的地方指标内卷,年年抬高门槛、数字层层加码,基层无奈只能“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
从媒体报道的全国各地案例中,还可以发现其他类似现象:比如,有的地方红头文件少了,“无头”通知却多了;督查检查少了,以“调研”为名头的视察却多了。还有就是,一些材料“今天通知今天就要”,一件事情“你布置完我再强调”,一项工作“不留痕就没有做到位”,凡此种种,不仅没有减少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还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任务枷锁,严重背离了“大抓基层”的初衷。
“大抓基层”不能异化为“大压基层”,基层减负就要从“实”出发。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特别强调坚决防止“大抓基层”成为“大压基层”,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促发展、惠民生。
我省在大抓基层、为基层减负上一直常抓不懈,省委办公厅曾印发《关于为基层减负增能的九条措施》;《河南省村级组织证明事项指导目录》取消了村级组织不应出具的证明26项;《河南省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挂牌指导目录》也曾规范统一、精简标识标牌,为村级组织松绑减负……国内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减负举措,比如,为解决基层报表数量多、报送频次高、填报系统多、多头重复报等问题,贵州省贞丰县推进全县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业务数字化、智能化,重庆永川区用好数字化技术,上级部门可在数字平台随时查看、调用常用数据,直接生成报表。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决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大抓基层,需要“瘦身”和“强体”同步推进。“瘦身”,就是要对基层职责事项、政务应用程序、检查考核等该归并的归并、该清理的清理、该缩减的缩减,紧盯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强体”,就是要通过权力、资源、管理下沉,赋权基层、赋能基层、赋力基层。如此,“大抓基层”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基层高效能治理才能扎实推进。
当然,为基层减负决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如此以减负促增效,方能实现基层高效能治理,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群众更好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