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到遂平,不必苏杭

编辑:李慧勤 时间:3/25/2025 5:50:37 PM 浏览:247

 作者:冯彦君

202503251745056208.png02.png03.png04.png05.png

(以上图片为自拍)

06.png07.png

(遂平玉带河公园。图片来自网络。)

“在朝鲜(遂平)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安阳)的朋友们。”

        若不借用魏巍的这段话,则不足以表达我这几天的心情。

        朋友受同学之邀赴遂平县一聚,朋友又邀约安阳一众朋友随行护持。3月21日到,23日回。

        遂平两天两夜,思想感情上的触动是多元的:开心于老友新朋的邀聚,羡慕于朋友的同窗之谊,讶异于嵖岈山的嵯峨峻奇,感佩于优雅的城乡建设……,除此之外,还有大家可能无法理解的两种情愫,那就是:嫉妒与释怀。

        天为天下人的天,地为天下人的地,但天地为何独偏私于彼,给予了遂平一处嵖岈胜景,那如同石化的钢铁怪物一般的天下间有一无二的一片山景,让我眼馋到心里稀碎稀碎的,让我羡慕嫉妒得直想占为己有掠美私藏。天地不公啊!

        还有遂平玉带河两岸的与江南园林一般无二的带状公园,也是让我嫉妒得落寞嫉妒到失眠,甚至让我抓狂:既到遂平,不必苏杭,真想定居遂平养老遂平。

        书法家写“心”字的时候,有时会把中间的那一个点从上面移到下面,寓意“把心放下”,我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却按不住也不想按住心魔一般的嫉妒。我的心,着实是放不下呀。

        遂平的朋友能理解这种嫉妒吗?

        再说释怀,大概真就要出乎朋友们的意料了。

        出树出根,这根扎在四十多年前。驻马店“75.8大洪水”后,遂平是重灾区。就当时的国力,虽竭力救助,仍有人长途跋涉至外地乞活。我们村那时就经常看到一些,男女老少都有,面黄衣烂,拿一条满是补丁的布口袋,口称遭灾,挨门乞食,或馍馍或窝窝或红薯甚至红薯干,只要能果腹,不拘多寡不拘凉热不拘成色,一总纳入口袋。千恩万谢我见过,跪地哭谢我见过,将自家小儿女按下跪谢的我也见过。想起当时情景,仍然心酸心痛不已。也是从那时起,我还很幼小的心里就把这一幕一幕刻在了最柔软处也埋在了最柔软处。

        返安后,与父母聊起遂平之行。父亲听后也闲聊了几句。父亲说他曾到驻马店接新兵,那时驻马店确实穷,后来遭了大灾,就更穷了,在老家见到过的那些人,都是灾区来的。

        我对父亲说:那里现在建设得相当好,那里人的生活也相当好。

        说完,突然有了一种非常非常奇特的感觉,仿佛身上的一条担子卸下了、心里的一块巨石落下了、长期牵挂的一件事情终于有了着落,不必再牵念了,心上的那一点此时终于放了下来。

        可我这几十年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竟然存在过这样的心事呀!奇哉怪也!

        存不存在的,都不重要了。来自作品集文学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