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巴村镇大邵村路边的玉米收购点冷冷清清。
▶收购点的玉米堆积如山,运不出去。
□本报记者韩春光本报通讯员乔连军
“尽管夏秋两季,天气严重干旱,但由于党委政府、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抗旱,去年我们这儿秋粮生产仍然取得大丰收。可是,玉米丰收了,农民犯愁了——从去年秋收到现在,玉米不仅价格比上年低很多,而且没人收,卖不出去。许多农民只好将玉米堆在屋里、积在囤里,甚至露天放在院子里。”
这是商水县一位玉米种植大户近期写给本报群工部的来信。为此,1月下旬,记者深入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商水县,采访农业管理部门,玉米种植农户和粮食收购商贩,并且约访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种植的专家,对玉米出现滞销、卖难进行了调查。
玉米丰收了,价格却比往年低了一角多
1月23日上午,记者赶赴商水县农村采访。尽管天气寒冷,但是麦苗青青,田野里一派勃勃生机,到处看到的是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发展气象。
商水县农业局副局长祁勇告诉记者,该县共有耕地139万亩,其中2014年秋季种植玉米约110万亩。尽管去年夏秋遭受了特大旱灾,然而由于抗旱及时、措施得力,加之高标准良田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了作用,2014年商水县玉米平均亩产仍然突破了600公斤。
“虽说玉米丰收了,但玉米的市场价格却比往年低很多。往年秋收后,玉米的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斤1.15~1.2元之间;而从2014年秋收到现在,玉米的价格却一直低迷,和往年相比,一斤最少相差了一毛三分钱。”
不光价格低,而且卖不出去
“玉米不仅价格较低,而且不好卖,去年秋收后的这段时间以来,没见有人来大量收购。”全国种粮大户、商水县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舒庄乡杜店村农民杜卫远对记者说。
据杜卫远介绍,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他和另外7位农民朋友合伙于2009年创办的,2014年他们的合作社共流转和托管农户耕地1.04万亩。2014年秋种的农作物,除去400亩花生,剩下的1万亩全都是玉米。“去年秋收后,我以每斤1.02元的价儿卖出一小部分,到现在还剩下80%以上的玉米都还没有卖出去。为啥?就是价格低,也没人收、没人要呀!”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巴村镇大邵村公路边的一家玉米收购点。只见收购点的一楼仓库里玉米堆积如山,可是收购点却非常冷
清,没有买卖,记者未能见到这个收购点的负责人。大邵村6组村民邵得正说,他是这家收购点老板雇用的工人。这一段时间老板经常不在收购点,因为收购的玉米往外销不出去,收购点已经有3个月没有收购玉米了。
晾晒难、贮藏难、怕发霉,种植户犯了愁
祁勇对记者说:“现在,许多玉米种植户家里都积存着很多玉米。很多农户院子里玉米成堆,上面就用一层薄薄的塑料布盖着。”
巴村镇朱郭村一位刚从东北打工回来的贺姓村民告诉记者:“前些年,到处都有晒
场,而且劳动力很多。现在,晒场都没了,粮食没地方晾晒;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也无人晾晒。都是在收获时用机器将玉米一收,就拉回家了,随后就又出去打工了。甚至有些农民图省事儿,玉米收获时也不回来,出钱雇人收收、拉拉,拉到家就不管了。存放几个月连翻都不翻一下,不发霉才算怪哩。”
“眼下,我们很多玉米种植户最担心的是,晾晒难、贮藏难、怕发霉,尤其是我们这些流转别人的土地,种植玉米的种粮大户,内心更加焦急。”杜卫远说。
专家解说玉米卖难,建议采取烘干贮粮新方法
为何出现玉米滞销、卖难,如何解决玉米防霉、贮藏问题?就此,记者约访了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种植专家刘天学教授。刘教授说,目前,玉米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饲料加工,约占市场份额的60%至70%;其次是淀粉加工,约占市场份额的15%。其中,份额最大的是饲料加工行业,其顶端上游行业是养殖行业。自2014年以来养殖行业普遍不景气,因此导致玉米市场需求不旺,出现了玉米滞销、卖难。
刘教授说:“在此情况下,种植农户首先应解决好玉米防霉、贮藏问题。这几年,机收玉米普遍得到推广,让农民既省工又省力,但同时也出现一个问题——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量、破损率较高,加上后期晾晒不彻底,极易霉变,这个问题被许多种植农户忽视了。”
因此,刘教授提醒全省广大玉米种植农户:在机收前,一定要让玉米经过充分自然晾晒;在收获归仓前后,一定要进行彻底晾晒,使玉米脱去水分。同时在缺乏晾晒场地情况下,尤其是种植大户而言,可以考虑购置烘干设备,对玉米烘干使其脱去水分,以防发霉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