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志”,中国国际纪录片节高峰论坛

编辑:sdhppxe 时间:7/31/2015 10:24:46 PM 浏览:2612
2012年12月4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举办了高峰论坛,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在论坛上作主题报告时提出,近两年来,国产纪录片产量迅速提高,但是质量不高、精品不多,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优化纪录片播映平台,张丕民表示,广电总局鼓励地方台开设纪录片栏目,扩大国产纪录片的播出量。

纪录片产量两年提升3倍 

 昨日,张丕民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作了题为“加强国际交流,推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一开始,张丕民首先回顾了近两年来国产纪录片的发展态势。

  “纪录片以其真实、不编造、不矫情而深受广大人民热爱。”张丕民说,在经过近100年的起伏坎坷后,目前我国纪录片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整体态势。张丕民认为,这种乐观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国产纪录片在制作能力上有了飞速的提升。以2012年为例,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主要省级制作机构的纪录片生产总量达到300
小时,2010年产量约100
小时。

  二是在电视的播出量上,2012年主要电视台相关频道首播国产纪录片总时长达到1万小时,时长比2010年提高了3倍多。其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作为唯一的专业纪录片上星频道,覆盖人口已达6.5亿,每日相对固定收看人口从开播之初的2700万增加到4200万。2012年上半年,其平均收视份额达到
.44,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85%。

  三是在创作质量上,《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等纪录片不但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也取得了良好市场效益。此外,许多优秀国产纪录片已经走出国门,包括主办方广东电视台的《珠江纪事》、《南粤大地》等栏目在东南亚、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

  “成绩是对过去的肯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国产纪录片在数量、质量和影响力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张丕民认为,差距主要表现在精品佳作不多,播映平台不完善,专业电视频道少、没有专门的影院,产业链条不健全以及缺乏产业发展领军人才等五个方面。

力推优秀纪录片进影院  

“目前广电总局对纪录片的扶持资金每年只有500万元,但我相信扶持资金一定会有所增加。”针对如何缓解国产纪录片遇到的发展瓶颈,张丕民坦言,推动纪录片发展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广电总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将主要从三大方面努力:

首先,要做好产业题材规划工作,帮助纪录片业界及时了解掌握纪录片题材信息情况,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要把好的题材告诉社会,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纪录片制片领域。

其次,对重点题材要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把各类资源集中到重点题材。对纪录片精品及创作人才、创作机构加大表彰力度,强化政府评奖对纪录片的推动作用。

  再次,对优化纪录片的播映平台,要继续采取措施,将优秀的国产电影纪录片推向主流院线和主要影院,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建立数字电影纪录片的专门放映场所,鼓励地方电视台上星频道和地面频道开设纪录片栏目,扩大国产纪录片的播出量。此外,新媒体传播平台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传播载体,要重视网站在传播纪录片方面的作用。

对精品的追逐应该成为每个纪录片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