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6日,湖北武当山景区,部分游客无视景区警示牌子,随意攀爬文物。图片来源:中新网
清明小长假,人们从紧张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跟随春天的脚步踏青游玩,成为大家度假的首选。然而就在各个旅游景点“敞开怀抱”去迎接游客的同时,不少游客随意攀爬文物、涂鸦、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却大煞风景、令人唏嘘。
面对屡禁不止的不文明出游行为,不禁让我们思考,到底文明出游难在哪?如何规范旅游行为?如何提升一些游客的文明出游意识?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从社会规范来说,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节假日集中爆发,似乎成了无计可施,但其实则不然。去年的10月1日《旅游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等。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旅游法》虽然施行这么长时间,在规范游客文明出游方面,似乎尚未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要求旅游相关各方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来,比如,在秩序管理、文明引导等工作上,是不是应该再多点细心与耐心?事实上,不文明现象固然与某些游客个人素质不高有关,但很多时候也与景点景区监管不力或监管缺失有关。
所以,景区和相关部门更应有所作为。一方面,要加大惩罚措施,对不文明现象“零容忍”,对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姑息,不纵容,对严重不文明行为,该重罚的就重罚;另一方面,在游客旅游的过程中,多些提示和引导,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让游客有意识的摒弃一些不文明行为。
另外,在旅游前、旅游中,旅行社、导游应当抽取一定的时间,对于游客要注意的事项、当地风俗习惯进行讲解和反复强调,持续巩固文明旅游意识,时时提醒游客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行为要与所处环境相一致。
总之,所有不文明、不道德举止行为的根源在于游客文明旅游理念的缺失,所以在强调加大监管惩处力度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对游客文明出行意识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
实现文明出游,我们到底还差什么?这需要每一个市民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相关部门制度的完善、文明教育的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袁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