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应成为新的城市传统

编辑:江边星火 时间:7/30/2015 10:58:20 PM 浏览:1856

               因为樱花的开放,火爆的赏花潮正在搅动江城。本埠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这样的盛况:仅3月22日一天,近10万人进入武汉大学,东湖樱花园也接待了近4万游客,其中外地游客占据相当比例。

  不仅仅是樱花开放的季节,梅花、牡丹、荷花、郁金香,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花景,聚合而成密集的视觉冲击,让武汉在近年来逐渐获得了“新花城”的称号。也不仅仅是武汉,沙洋的油菜花、麻城的杜鹃、京山的茶花等也呈异军突起,鲜花开放便成旅游盛景,有了响当当的名号。

  伴随“花景观”的日益突出,整个城市的面貌也由此变得丰富化、多样化,甚至成为新的城市特质。不难看到的是,这种变化是显著的。坦诚而言,就在前些年,赏花在武汉的旅游景观中并不突出,或者说并不具规模,这个城市给人的印象和观感,也离“花城”的形象有相当距离。而今天,这种新的城市名片正在走向全国、爆发影响,外地、外省游客的大量涌入就是极好证明。

  花之美成为城市显性形象、新兴特质,无疑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域更美、更迷人的象征。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荷兰的郁金香、保加利亚的玫瑰,为何能令全球向往,令世界醉心,启示意义很明确。花只绽放于一时,但花在城市面貌中的位置需要更持久、更稳固;花未必是城市的全部,但赏花未必不能成为新的城市传统。它的价值在于,武汉不仅仅有黄鹤楼,不仅可以吃热干面,城市的传统不是只能从历史中获得,也可以开创,可以新塑,并固化为新的形象、新的口碑,融入城市的血脉和文化。从长远来讲,这种城市传统的形成,可能比“赏花经济”、比旅游增长对城市的意义更为重大。

  我们正在处于城市发展的加速期,城市的面貌在急剧变化,城市的形象在不断刷新。怎样的变化能够触动人心,如何才能留存久远,值得思考。赏花的火爆,可以激发旅游营销,可以形成新的经济链条,但如果仅仅着眼于此,就会愧对自然对城市的馈赠,愧对一个城市开拓形象、塑造传统的契机。传统形成是长久积淀,不是一时之事,从黄鹤楼、热干面,到荆楚文化、近代工业,它们也不是一开始就名震天下,声名远播。但是我们珍视了、保护了、坚守了,它们就也成了这个地方独特的外部特征和精神记忆。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成为一个形象迷人、令人向往的城市,是很多城市的愿望和志向。不唯增长数字论英雄,更让我们对城市面貌有了新的观察视角和评判标准。正因为这样,我们就要时刻检视我们为这个城市的未来,为这个城市的根基,贡献出了什么,怎样的建设会有审美的价值,经得起岁月的检验,而不是一哄而起,热闹一阵又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