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成绘(人民图片) |
向公众开放的健身场馆太少
体育场地已初步覆盖广大城乡,一些二、三线城市都建起了体育馆。然而,除了一些零星赛事,大量场馆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或变成了商业地产项目
北京朝阳体育公园内,设施齐全,跑道、足球场等全部对外免费开放。每天傍晚,很多人到公园里跑步、锻炼、踢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附近的一所小学校大门紧锁,周边居民只能在一墙之隔的马路边健身。
这是我国健身场所的典型写照——政府办的体育场馆逐步免费开放,但学校的体育场地大门紧闭,不对外开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体育场地已初步覆盖广大城乡,总量超过100万个。但在总体上,公共体育设施仍不能满足群众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一是供给不足,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2平方米。初步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的设施短缺问题最为突出,许多县(市、区)完全没有可供使用的大中型公共体育设施。二是布局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三是结构不合理,大型综合性比赛场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群众性健身场馆所占比例偏低。四是设施利用率不高,社会开放度不够。
群众健身需求旺盛,然而对公众开放的体育场馆太少。近年来,一些二、三线城市都建起了体育馆。然而,大量场馆利用率不足,除了一些零星赛事,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对公众开放。而一些老的体育场馆,或变成商业地产项目,或被闲置“晒太阳”。去年网上就流传了两个地方的体育场馆种菜的图片,引起社会热议。
今年8月8日是全国第五个全民健身日。从8月1日起,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场塑胶跑道将于晨练阶段免费向社会开放。8月8日当天,上海市闵行区级体育场馆、社区体育活动中心部分项目、社区公共运动场、农村健身家园、百姓健身房、游泳池、体质监测站等也将向市民免费开放。全国还有很多城市也在这一天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但是,除了健身日,其他时候并不开放。
学校体育场地不能大门紧锁
我国现有体育场地资源的60%分布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是缓解供需矛盾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全民健身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特性,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理应让居民有健身的场所。而就近便利的场所,无疑是最符合居民需求的。但如今的城市寸土寸金,基本没有给群众健身留有足够的空间。把本该属于公众健身场所的体育场馆还之于民,这才符合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质。
我国城市的体育场馆规模不小,有些地方的场馆足以举办奥运会。但相对大量社区居民的需求,体育场地仍然太少。而据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地资源的60%分布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促进学校体育场地对外界开放,是缓解供需矛盾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明确,纳入本规划建设的公共体育设施应保持公益性质,向公众开放。学校内的体育设施应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向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
2003年,武汉对全市体育场地进行了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武汉有2573个标准场地,其中1924个在教育系统,中小学体育场地占到了总量的74.7%。鉴于此,武汉市2004年出台政策鼓励中小学校开放体育场地——市财政局为每个开放学校每年安排2万元的财政补贴,市公安局加强开放学校的治安管理,市民政局负责社区居民有组织地进校健身,体育局对开放学校给予健身器材支持。
截至目前,武汉市向周边居民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已有120所,其中汉阳区和东湖高新区中小学的体育场馆全部开放。“我们正在争取在汉高校开放体育场馆,因为他们的健身设施更符合大众需求。”武汉市体育局局长王沈顺表示。
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虽然已经有一些学校积极尝试体育场馆开放,但是从大多数学校来看,保障校园安全、保证在校学生的使用以及场地设施维护等,都是校方顾虑的因素。学校体育场馆要开放,不单涉及体育部门,也涉及教育部门、地方政府等,需要共同协商来解决。
今年暑假,深圳首批160所学校暑期对外界开放。然而,不少市民反映,多数学校的体育场馆仍处于“封闭”状态。不少学校以“没有得到通知”、“校园施工暂不开放”为由,将学生“拒之门外”。深圳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开放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个别学校告知不及时、开放时间不统一、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开放管理办法也需要不断完善。
向社会购买公共体育服务
针对当地游泳场馆偏少、经营成本高、开放率偏低的实际状况,武汉连续4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指定35家游泳场所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提出,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体育服务。
王沈顺介绍,近年来,武汉积极探索管办分离,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推动协会实体化进程。将市级所有的大型体育活动和赛事交由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各类体育单项协会承办;将社会体育活动纳入每年的市政府对体育的绩效考核目标,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协会举办的赛事活动每年不少于100项次,吸引老百姓在欣赏赛事的同时投身体育运动。
按照新出台的《武汉市大型社会体育活动资助办法》,政府鼓励各级各类协会、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办体育。武汉启动100万元引导资金,采取活动申报、评审、资助等公开招标的方式,调动社会团体的积极性承办全民健身活动。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武汉市先后建成一批全民健身工程、健身苑和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向所有城市社区投建了5000多套全民健身路径,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全民健身器材全覆盖。
针对武汉游泳场馆偏少、经营成本高、开放率偏低的实际状况,武汉已连续4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指定35家游泳场所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参加免费游泳的学生已经达到100多万人次。
全民健身需要场地,也需要有组织和专门指导人员。自从国家出台《全民健身规划》以来,各地开始把群众健身作为一项制度,对场地、组织、人员保障等方面予以安排。
今年6月,《长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出台,规定公共体育设施每天开放不少于6小时;各种经营性的体育健身项目,对老年人、残疾人和中小学生等实行优惠或者在规定时段免费开放;体育场馆要在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增加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设立学生健身活动专场;公办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和其他适当时间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鼓励民办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2007年,长春市在全国首次将就业援助与社区体育工作相结合,设立社区体育公益岗位(社区体育管理员)——看护健身器材,承担技能传播的责任。2008年5月,佟大姐下岗后成为长春市首批108名社区体育管理员之一。她说:“我是汽车开发区的社区体育管理员,职责就是看护室外健身路径,同时培训居民使其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
《长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出新的目标:城区每个社区将配有专职社区体育管理员1名以上,并逐步向县(市)推进;每年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管理员、文体活动站长等科学健身讲座、培训不少于15期;发展、巩固以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为骨干的全民健身志愿者3000名。
在武汉市百步亭社区,67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徐阿姨每天清晨都会教大家打太极拳、舞太极剑,跟她健身的已经有100多人。目前,武汉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从2006年不到5000人发展壮大到2万多人,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同时成立。
本报记者 李红梅 付文 孟海鹰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6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