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编辑:quybswh 时间:7/31/2015 11:04:18 PM 浏览:20875

 

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旧时72行及民俗图————

1、蘸羊油蚀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将羊油烧化,将油浇在灯芯上制成蜡烛,分八支一斤十支一斤不等,颜色分红白两色。


 

2、卖雪花酪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冰激凌出现之前,我国有类似的冷食品,就是雪花酪。


 

        明清时,北京出现了雪花酪的雏形;是用刨床,将天然冰刨出冰屑,再用果酪(果子干)、红果酪及浓酸梅汤浇入,在木桶或瓷盆内,用棍搅拌。然后盛入盅内,半饮半嚼。其名称传说不一,有的说叫"冰果酪",有的说叫"雪茶"。说"雪茶"的人说,宫里忌讳"雪"字与"血"同音,中间加了一个"花"字,成了"雪花茶"。"雪花酪"大概就是"雪花茶"变来的。何时变的?不清楚。


 

3、卖蝈蝈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4、娶亲通信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5、指甲草染指甲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6、耍火流星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耍者以绳子一根,两头拴铁丝笼,内盛炭火,名曰"火流星"。耍时,两手弄绳、飞旋,铁丝笼内炭火,上下飞舞,火花飞溅,形似流星。耍火流星或双手飞舞,或倒地翻滚,或凌空盘旋,有"二龙戏珠"、"飘洋过海"、"背流星"等名称。


 

7、翻跟头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桌子上面放一板凳,板凳上面再仰放一板凳,将头放在板凳腿上,两脚也放在另一头的板凳腿上,然后翻身。


 

8、高跷会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9、卖豌豆糕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把豌豆连皮焖烂,擦成软泥,堆成坨子,再走街串巷卖给儿童的,则称"豌豆糕"。卖豌豆糕的,一般有三种工具:一是手敲的大锣,用以招徕儿童;二是豌豆糕要成型,需要有模子;三是两根或三根大铁钉(其中一根钉子帽儿下缠有两三扣细铁丝)。


 

        小孩子买豌豆糕,不叫买,而叫"抽豌豆糕"。因为买时,先要抽小贩手中紧握的钉子。抽赢了可得两块;不然只给一块豌豆糕。


 

10、卖估衣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北京有估衣行,天桥一带有估衣铺、各庙会有估衣摊。所谓估衣,即七八成新的旧衣服,刚做好还没穿的衣服卖到估衣行也得按估衣算,俗称"下剪子为估衣"。


 

        估衣的成色很杂,上至绫罗绸缎,下至粗细棉布,款式能够隔朝接代,相差半个世纪,而且新旧程度也很难辨认。因此从当时社会人们的消费水平看,干这行确实有利可图。


 

        估衣行的经营方式很特殊,以吆唤做宣传。伙计们每天照例把所有的货物逐件的折腾一遍,每拿起一件,都要吆唤出价码来:"这个吆唤卖,里面三新的大夹袄,就五吊八!"于是找来无数围观的行人.卖估衣讲究暗码儿和行话,谓之"暗坎儿",也叫做"笔",什么"老浑笔"、"柳字笔"、"桃字笔"、"番字笔",直到 "杓字笔",就是由一至十的数码。伙计们把一件估衣抖开先要翻过底襟瞧瞧码儿,然后马上进行心算,才能吆唤出来。


 

11、送报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送报的多为山东人在京开设报房,所有外省奏折及谕旨都由内阁发到报房,报房印刷后发到各官宅。


 

12、雨水泡

旧时那些已经消失的72行和民俗(二)

        类似如今小孩玩的吹肥皂泡,只不过是在连阴天时用雨水加松香调成的液体,玩时用竹片做成圆圈沾着雨水向空中撒去,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甚至是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