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实行以来,多地高尔夫球场亏本经营

编辑:李慧勤 时间:12/29/2015 9:15:13 AM 浏览:1532

广东某高尔夫球场,一名工作人员无所事事蹲在草地上。

  广东某高尔夫球场,一名工作人员无所事事蹲在草地上。

高尔夫球场会籍动辄数十万元,但这样的收费仍难支撑球场的运营。

  高尔夫球场会籍动辄数十万元,但这样的收费仍难支撑球场的运营。

  广东海南多地球场经营困难 无奈降价 专家建议摘掉“贵族帽”

  “现在基本上都是亏损的,少的亏几百万算好的,多的每年亏几千万,据我所知很多高尔夫球场都快撑不下去了。”在广州×湖高尔夫球场,老板陈国忠边弹烟灰边向记者诉苦。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中央对高尔夫行业进行严格调控后,省内的广州、深圳,省外的海南等地,高尔夫球场堪称惨淡经营,一些球场每年亏损达2000万元。有高尔夫球场老板表示,客源锐减六成,而有八成的球场都处于亏损状态。

  为此,球场方面也想尽各种办法谋求转型,比如降价走平民化路线,或者把球场的一部分推平,开辟成足球场出租。转让也是办法的一种,但在当前形势下,很难找到人“接盘”。

  陈国忠在广东从事高尔夫球行业已经有十多年,最早从事高尔夫球场的商业推广,后来转行做运营。他说,广东是全国高尔夫球场最多的城市,全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就出现在广东中山。

  广州

  会籍每人120万元

  一年仍亏2000万元

  根据陈国忠掌握的数字,广州现在约有20家高尔夫球场,玩高尔夫球的大概有2万人左右。

  记者在某高尔夫球场了解到,钻石会籍价格是120万元/人,如果3个人以上同时办会员,则大约100万元/人。此外会员每年要交2万元年费。

  某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数量有限,几年前,该球场的会籍还经历过一轮爆炒,曾经被炒到150万元一个,最近3年价格才降下来。

  而说起经营,陈国忠算了一笔账,行业资料显示,国内18洞球场的投资成本平均为1.53亿元,一家高尔夫球场一般需要购买1200亩左右的用地,加上场地建设费、会馆建设费、球场维修费等约需要3亿元。而球场一年的固定运营费用在2000万元以上,“一个18洞的球场每年需水量大约在40万~50万吨,每年光水费就需要800万元,还要人工成本。球场每年至少要接纳4万人次打球,每次消费要在800元以上,才能保本。”

  陈国忠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球场2014年和2015年都亏损2000万元。据他了解,广州现在大约八成高尔夫球俱乐部都处于亏损状态。只不过,经营高尔夫球场的老板,一般都还从事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借以补充球场的亏损。

  深圳

  客源锐减六成

  多家球场停业

  深圳的高尔夫球场也是惨淡经营。“球场营运和维护成本上升,已经难以为继。”深圳一家高尔夫球场负责人赵鸿林告诉记者,自2010年起,球场员工工资逐年提高,草坪、果岭维护保养用水、电、肥料、燃油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度升高。

  赵鸿林表示,为吸引客源维持人气,许多二线球场促销价格从800元降至300元以下,部分一线球场也放下“身段”,千元以上的套餐打出500元以下的促销低价。尽管如此,接待量和往年相比仍减少约60%。

  “高尔夫球投入太大,只要没客源,就是烧钱,而那些草皮,每两个月就要修一次,我现在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损失3万块。”赵鸿林边说边挠头。记者在他的球场看到,虽然是周末,但球场空空,球童们围坐在一起打扑克。

  “高尔夫从民间引入却并非面向草根,且场地要占用大量水土资源等,一开始便埋下了畸形发展的种子。其实我是不赞成把高尔夫球搞成一个曲高和寡的小众运动的。”赵鸿林说,深圳高尔夫球与广州不同的是,来自香港的客源比较多,虽然打一场球要800元,但比起香港还是要便宜得多,深圳的客源中有20%来自香港。

  可即便如此,据他介绍,目前深圳私人经营的高尔夫球场仍然八成以上有经营困难,2013年以来已有多家球场停业。

  海南

  七成球场亏损

  今年超十家关闭

  借着国际旅游岛的东风,海南成为内地除了上海、北京、广东之外高尔夫球场最多的省份,其高尔夫球场数量一度超过上海,排名内地第三。海南省旅游委国际市场开发处处长周平介绍,海南省目前有60家高尔夫球场,岛内约有5000名高尔夫球员,“70%左右的球场亏损”。

  海南省政协委员邹斌告诉记者,内地沿海地区和周边省市来海南打球的人数2013年同比下降24%,2014年同比下降35%。如今,海南岛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场都处于亏损状态。“2013年和2014年亏损1000万元以上的球场有5家以上,亏损1000万元的球场有35家以上,另有4家球场即将宣布停业或时段性停业。”

  邹斌发现,2014年以来,由于国内外客源的锐减和球场经营成本的大幅上涨,为吸引客源维持人气,二线球场促销价格降至300元以下。即便如此,还是难掩颓势。今年以来,海南已经有超过10家高尔夫球场因为经营不下去而关张。

  邹斌表示,海南各球场运营成本基本在1000万元~1500万元/年,营业税及各项附加高达23%。当年,海南对高尔夫行业征收20%的高额税负,表明政府对高尔夫行业的态度,希望控制高尔夫球场的数量。

  政策调控是表象

  经济环境是主因

  在陈国忠和赵鸿林看来,高尔夫球场如今出现“寒冬”,中央政策的调控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他们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都感受到有关政策的出台对实际经营的影响,“我想每个经营高尔夫球场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

  在赵鸿林看来,高尔夫球惨淡经营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下行,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赵鸿林的高尔夫球场周围建着几百栋别墅,价格都在800万元以上。但最近两年,这些别墅有价无市。以前,到球场来打球的很多都是别墅的买家,但最近几年别墅销售很不景气,去年一年才卖出5套。

  陈国忠也表示,这个行业受到一些指责,比如浪费水。“实际上,我们搞高尔夫的人都知道,并没有那么费水。”他说,从经营的角度看,肯定是保证草坪正常生长条件下,尽可能少用水。所以球场能干的话还是干的好,浇水只是最低限度保证草坪的正常生长。水都是要钱的,没有哪家球场会傻到毫无节制不计成本地浇水。

  陈国忠和赵鸿林都表示,打球的人锐减,经营成本却不断提高,球场只要开着,每天都在烧钱,球场也成了“烫手山芋”,不少球场都打算将运营权转让,却不打算将地出手。但在这种背景下,根本没有人愿意“接盘”。

  裁员降价场地出租

  仍难维持基本经营

  在高尔夫球行业遭遇寒冬的背景下,球场方面也想出各种办法,谋求转型。

  首要的措施就是“放下身段”,转走平民路线,搞降价促销。花都一家高尔夫球场负责人表示,之前周末打一场球要1000元,现在只要700元,平时打一场要800元,现在只要500元。他们甚至派出工作人员,到附近的小区居民楼中派发宣传单张,发展会员。

  经过降价后,前来打球的人的确比之前多了一些,但依旧难掩颓势,只有顶峰时期的四成左右。“打价格战肯定会有问题,三四个人才能同打一场有时会变成15个人同打一场,体验感非常差,这边的草地上经常会看到有球从那边飞过来,打得提心吊胆,非常不安全。”

  赵鸿林的高尔夫球场也不得已降价了,打一场球的价格降到了600元,但降价对客流的拉升十分有限。“我们不敢贸然涨价,如果把客源减少的损失转嫁到客户身上,风险更大,球场可能就垮了。”

  尽管经营惨淡,但赵鸿林并没有关掉高尔夫球场的意思。“投资3个亿,我还是想扛一扛。”他向记者表示,高尔夫别墅的价格高出周边地段同类别墅价格30%以上,如果周围的别墅卖得好,球场不盈利也还是可以坚持。

  深圳一家高尔夫球场还在自己球场内的一块平地种上了足球草皮,将其改建成足球场,对外出租。由于环境幽雅,对外出租价格达到400元/小时,每到周末,预订十分火爆。

  陈国忠采取的办法更为直接——裁员。去年以来,球场一半的员工和球童都被他辞退了。但从目前看,裁员只是无奈之举,并无法根本改变亏本的现状,“根本上就是客源不足,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其他都是徒劳。”

  业内人士:摘掉“贵族运动”帽子才有出路

  原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秘书长崔志强告诉记者,高尔夫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当时主要作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润滑剂”,如果一个地方建有高尔夫球场,通常在招商中会作为城市名片而为城市加分。在这种背景下,地方对高尔夫球场的态度是鼓励的。

  但随着高尔夫球运动的消费主体逐渐确立为“富人”、“有闲”阶层,要求限制高尔夫球场的声音也渐渐出现。随着中央有关规定的出台,高尔夫球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整治力度,“高尔夫球场的命运,是跟相关政策由鼓励、限制、禁止的变迁直接相关的。”

  他认为,高尔夫球场要有出路,首要是努力摘掉其“贵族运动”的帽子,让更多的人进入球场,只有让高尔夫接地气,扩大参与人群,“可以尝试推出廉价的符合普通群众需要的产品,或者建设小型的、适合社区和面向公众的廉价球场。网球一开始也是贵族运动,现在经过几十年发展,也成为了平民化运动。”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马宗仁教授表示,高尔夫球场完全可以建造在荒地、滩涂、山坳、垃圾掩埋场等不宜耕地的土地,通过投资“变废为宝”,进而提升地块的价值。也可以通过“目标型设计”以及选用抗旱草坪等技术手段,规避水资源消耗或者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得球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少。  (记者肖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