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送别维和烈士申亮亮
烈士获4枚勋章 昨日魂归家乡
申亮亮烈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吉林市殡仪馆举行。
6月11日下午,豫籍维和战士申亮亮的家属已与部队完成遗物交接。12日下午,申亮亮家人携带烈士的骨灰和遗物赶回河南,先在新郑机场中转,然后回到温县老家。烈士骨灰今日将葬于温县烈士陵园。
遗物中,有申亮亮牺牲后获得的4枚勋章:联合国维和勋章、马里战士十字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使命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此外还有一份革命烈士通知书。
据悉,联合国维和勋章是联合国秘书长按照《联合国勋章条例》,为参加联合国工作的军事人员和民警颁发的联合国勋章。
9日下午,我赴马里维和部队遇袭伤亡人员回国迎接仪式在长春市举行。我国首次派出军用运输机,跨越11个国家,连续飞行27000多公里,接运烈士和伤员回国。在袭击中受伤的战士杨占成,中国军队工作组部分成员也乘军机回国。
烈士申亮亮遗体告别仪式10日上午在吉林市殡仪馆举行。9时刚过,络绎不绝的人和车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了吉林市殡仪馆,人群中除了烈士亲属、家乡亲人和生前好友外,还有很多从各地自发赶来的普通市民。
陆军工作组专程从北京赶来表达对烈士的殷殷追思。河南省市领导专程赶来,表达对烈士的深切哀悼。驻吉部队官兵也纷纷前来参加告别仪式,表达对战友的深深怀念。随后,各级领导与申亮亮烈士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在追悼大厅,“沉痛悼念申亮亮烈士”黑底白字横幅悬挂在正上方的布幔上,下方菊花轻纱簇拥着申亮亮烈士的遗像。遗像两侧摆放着各级领导、各个单位和各地群众敬献的花圈。8名礼兵分区肃立,护卫着战友的英灵。在追悼大厅外,一副副挽联被高擎在前来送行的人们的手中。8时40分,申亮亮的父母来到殡仪馆。母亲杨秋花悲痛地说:“亮亮,再看看妈,再看看妈呀!”在一旁搀扶杨秋花的战士说:“娘,我扶您。”
10时整,申亮亮烈士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参加告别仪式的全体人员肃立,向申亮亮烈士默哀3分钟。29名持枪礼兵,鸣枪11响。第16集团军军长谭民介绍申亮亮烈士生平,称赞他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四有”军人,并号召大家化悲痛为力量,像申亮亮一样,忠诚履行使命,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烈士素描】
申亮亮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烈士的灵柩回国,伟大诗人屈原《国殇》中的辞句,是对烈士奉献精神的有力诠释。
申亮亮,1987年8月出生,2005年12月从河南温县入伍,党员,上士军衔,未婚,于5月18日赴马里执行第四批维和任务。生前系第16集团军某工兵团二营班长。
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20时50分许,申亮亮与战友司崇昶共同担负维和营区2号门岗执勤警戒任务,主哨申亮亮发现一不明车辆向营门高速冲来,当即向作战值班室报告情况,拉响警报通知营区做好防护,果断指挥战友司崇昶向目标开枪射击,并在爆炸瞬间将司崇昶推离岗楼。申亮亮本来也有时间隐蔽,但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始终坚守在哨位上履行职责,为阻止汽车炸弹冲入营区壮烈牺牲。英雄的壮举避免了维和部队官兵更大的伤亡。
■孝顺的申亮亮
“最初去维和,都没敢让爹妈知道”
弟弟的离去让申亮亮的哥哥申明明数度哽咽。“喜欢交朋友,大家都喜欢他。”申明明这样描述自己的弟弟。他说,申亮亮最后一次回家是去年春节。他说自己要去马里维和,出国在外无法照顾父母,让哥哥多照顾父母。“他还说,家里花钱的事不要担心,他的工资都会寄回来。还说暂时不要让父母知道他去马里的事,因为他怕父母担心。”申明明说。
“我和姐姐问他去马里有没有危险,我们也担心他的安危。亮亮说这是对当兵的一种肯定,有没有危险都要去。”申明明说。
■“拼命”的申亮亮
带着“建议入院”诊断书长跑
申亮亮的小学班主任王红梅还记得,有一次她在课堂上询问每个同学的理想,申亮亮毫不犹豫地说:“老师,我的理想就是当兵。”那时申亮亮只有10岁。中学毕业后,申亮亮跟随叔叔在广东修了两年车,虽然每个月能赚3000多元钱,但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终于在2005年冬天参军入伍,来到了吉林市。
入伍11年来,因为工作需要,申亮亮先后换了7个工作岗位,不论是枯燥的车场管理,还是操心的新训班长,他都愉快服从。
申亮亮是同期战友中的佼佼者,军政训练样样优秀,还曾创下一天体能训练跑40多公里的连队纪录。他在训练上始终有那么一股钻劲、拼劲、狠劲,是团里有名的“兵王”。2007年6月,连队参加集团军组织的建制连比武,一名老兵因崴脚无法参赛,刚从医院回来的申亮亮主动向连长请战。考虑到他体能素质很好,连长答应了他的请求,但申亮亮跑到半程汗水就湿透了迷彩服,脸也涨得通红。有战友看出他不舒服,想用背包绳拉他一把,但是他拒绝后不断加速,直到晕倒在3公里终点。把申亮亮送到医院,大家才从他口袋里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书,上面清晰写着“建议入院治疗”。从此,申亮亮“拼命三郎”的称呼不胫而走。
■“血性”的申亮亮
抗洪救灾冒险为群众取回积蓄
2010年7月,吉林市第二松花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团队奉命前往永吉县参加抗洪抢险任务。当时,正在收拾行李准备休假的申亮亮收起了休假批准书,随连队赴口前镇执行抢险救灾任务。
一天中午,申亮亮连续6个多小时参加搜索被困百姓后,回到调整点准备吃饭。突然,一对老夫妇找到连队:“解放军同志,俺家房子眼看就要被淹了,可俺老两口5万元积蓄还在里头,那可是俺的养老钱啊。”“大娘,你们放心,我一定把钱给你找回来!”申亮亮主动向连长请战。洪峰中,申亮亮驾驶冲锋舟带领战士们向老夫妇的楼房驶去。水流湍急,冲锋舟几次差点被掀翻,但申亮亮凭借娴熟的技能和胆识,到达了受困楼房,从二楼翻过窗户,拿到了老人的积蓄。“轰……”就在他登上冲锋舟的那一瞬间,房屋倒塌了。
■技术过硬的申亮亮
“听诊”于千里之外
“信息化战争讲究的是‘精准’,对接未来战场咱们也得靠‘精准’。”因表现突出被任命为车场站长后,申亮亮讲得最多的是“用数据来说话”。因此,官兵们都称他为装备的“移动数据库”、“活字典”。
一次一辆工程车在外面“趴窝”,随队几名技术骨干都没捣鼓明白,就给申亮亮打电话“问诊”。“把发动机的声音再大些,把手机放到排油口。”申亮亮一番“听诊”后很快认定,问题出在发动机“排油口”。果不其然,该车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凭借着对全营各型装备车辆的行使公里数、常见故障等“一口清”,申亮亮这个“移动数据库”成了该团的技术“大拿”。有时候就是申亮亮休假,有战友遇到技术难题,也会给申亮亮打电话。申亮亮就会在千里之外“听诊”。
■“执着”的申亮亮
为去马里推迟订婚时间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申亮亮的婚事让父母操碎了心。每次打电话,母子之间谈论最多的就是他的婚事。“我还小,不着急。”“春节连队骨干少,我不能请假,过了十五再说吧。”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约。尽管乡亲们给他介绍了很多优秀的女孩子,却总是有始无终,搞得大家都不敢上门给他提亲了。2014年,他把一个漂亮、贤惠、勤劳的女孩领回了家,这让父母非常开心。本来他准备明年订婚,可为了执行这次马里维和任务,他与女朋友商量推迟订婚。
申亮亮从当上士官那天起,就默默资助吉林市山河社区丰满第二小学的贫困生小张,捐款捐物共计7000多元。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