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母亲纳的“千层底”足迹千里

编辑:关玲 时间:9/5/2017 9:03:47 AM 浏览:2713

        前些日子,有一次回老家,找我当年的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的很多往事,都是我写作的素材。在翻腾一个旧箱子时,看到里面有一双被尘土覆盖着的“千层底”布鞋,我轻轻地将它们身上的土掸去,仔细端详着。时间真是太久了,鞋帮儿显然糟了,但鞋底儿的针脚依然清晰。这是我穿过的,这是母亲曾经为我做的。这双棉鞋至少有30年了,还好,没当垃圾扔掉,这是一个多好的念想儿呀!此时,我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当年戴着老花镜为我们做鞋时的样子。回想一下,母亲为我做了有21年鞋,不管是棉鞋还是夹鞋,都是她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如果按一年5双计算,就是105双,即使算上10岁之前的小鞋,如果将它们摆在一起也是很大一片呀!这要搭进母亲多少功夫,况且母亲不光为我做鞋,那时父亲、姐姐、妹妹穿的鞋,都靠她这双手。母亲 
        我喜欢穿母亲做的“千层底”,结实、细密、合脚,特别是棉鞋,穿在脚上可舒服可暖和了。记得家里的窗台上,常年摆放着一本厚厚的民间故事书,那书里边夹着的都是母亲亲手剪的鞋样儿,尽管用的鞋样儿纸不很讲究,甚至还有旧报纸、草纸制的,但各式的鞋样子非常规矩,有鞋底儿的样子,有鞋帮儿的样子;有棉鞋的样子,有夹鞋的样子。母亲每年做鞋时,都要调整我们几个孩子的鞋样儿,因为我们的脚每年都在长。为了将鞋做得更合脚,母亲可有耐心了,她怀抱着我们的脚丫子,连尺子一起焐热,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为我们量,然后根据实际尺寸,再打出一些富余,棉鞋打得更多一些,这样做出的鞋保证合脚。
        最让我难忘的是,母亲每次做好一双鞋,就像打了一次胜仗似的,心中充满喜悦。她用牙嗑断最后一个针脚的线头,把一双新鞋摆在地上,呼唤着我,把我叫到她跟前:“快来!试试新鞋!”然后,蹲下来双手脱下我脚上的旧鞋,又抱着我的脚送进新鞋里,母亲一只手扶着我的小腿,另一只手的手指当鞋拔子,穿好后,习惯地按按我的脚趾在鞋尖里的位置,又捏一捏两边的鞋帮儿,然后抬起头问我:“合适吗?”我说:“挺合适的,挺合适的。”母亲听了无比高兴。如今母亲走了10多年了,可她老人家为我做鞋的样子仍历历在目。特别是每次回想起母亲让我试鞋时的情景,我的双眼就会湿润。
        母亲一生不知为我们三个孩子做了多少鞋,还有父亲他们俩呢。五个人穿的单鞋、棉鞋;小鞋、大鞋,都是母亲一个人的事情,由于常年在地里劳作,无冬历夏,她的手裂的满是口子,做鞋时只得贴着胶布。那时为了省电,屋里只用一只15瓦的灯泡,每天晚上吃完饭后,母亲就坐在炕中间,开始做活儿。她把自己弯的一个长长的铁丝勾挂在顶棚的秫秸秆上,然后将灯泡拉下来,用旧报纸叠成的罩子罩上,这样一来聚光,二来怕晃眼影响我们几个孩子睡觉。到了冬天,有时为了赶制棉鞋,母亲常常做活到后半夜两三点钟,第二天早上还得为我们做早饭,然后下地劳动,一个工都舍不得歇。那时她常说:“越是到年底了,越不能歇工,干一天拿一天的钱,年底这几天等于挣的是现钱。”记得母亲为了省钱,总戴那副瘸腿的老花镜,有一端是用线绳拴成一个套,挂在耳朵上,我还给她换过好几次线绳儿呢。镜片有一个也是裂了口子,但仍凑合着用,舍不得买副新眼镜。母亲总对我们说:“过日子,能省一分是一分,能省一毛是一毛。”
        母亲没白天黑夜地做鞋,还不是为了省几个钱,那时生活拮据,过日子用钱的地方多着呢。那些年母亲每年都要打两次或三次袼褙,一打就是十几张。这种袼褙就是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即可做鞋底,又可做鞋帮。我经常看母亲打袼褙,她将家里破烂的旧衣服拆成布片洗净,然后将它们熨平,用吃饭的桌子或案子之类的物件,在上面均匀地涂上一层糨糊,然后铺一层布片,一层衬纸。一张袼褙要由五六层布和衬纸粘贴而成,晾干后,比着鞋底和鞋帮的纸样儿,剪下做鞋的基料。做鞋帮儿的工艺相对简单一些,而鞋底儿就比较费功夫了,要一针一针地纳,针脚大小一致,一双鞋底要纳成百上千针,纳完的鞋底,那针脚乍看乍成行。解晓东将天下所有母亲的慈爱和辛劳都唱进了那句歌词,“妈妈纳的千层底”。
        眼下,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几乎都不再做鞋穿了!睁开眼,到处是鞋的专柜,鞋的专卖店,鞋的世界。走进商场,单鞋、棉鞋;布鞋、皮鞋;儿童鞋、成人鞋;运动鞋、旅游鞋;旱冰鞋、舞蹈鞋;大众鞋、名牌鞋;国产鞋、进口鞋;老头儿鞋、老太太鞋,真可谓尺码齐全,款式多样,应有尽有。更重要的是,多少鞋什么样的鞋多贵的鞋,都有人买,买得起。眼下,谁没有几双、十几双鞋备着,国人穿着中国鞋周游世界,又穿着外国鞋游览中国!
        但所有的鞋,只是鞋,穿在脚上的感觉,永远比不上我们的母亲曾经为我们纳的“千层底”,因为穿着母亲做的鞋,心比脚更暖。

                                                                                                                             (作者: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