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一时,而河南的几名大学生却鼓捣出了地方特色的美食纪录片——《襄城味道》,上传网络后,点击量达到50万次。6月30日,《襄城味道》第三部召开上线新闻发布会,该纪录片也得到了襄城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东方今报记者 韩争强/文图
怀念家乡味道
5名大二学生鼓捣出纪录片
“河南襄城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北汝河等16条河流从境内穿流而过……”这是纪录片《襄城味道》的开头旁白。
“拍摄《襄城味道》时,我们借鉴了《舌尖上的中国》拍摄技巧、制作手法。”该片编导、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4级学生迟艳辉介绍说,《襄城味道》的主创团队包括他在内共5个人,都是大二在校生。
迟艳辉介绍说,自2014年11月至今,《襄城味道》已经推出了三部。《襄城味道》的制片人是迟艳辉的同学、来自襄城县的王笑人,他介绍说,他们的美食纪录片分季详细地讲述了王洛猪蹄、豆腐泡、焖面等襄城县最富特色、最具历史底蕴的美食。
前两部《襄城味道》制作完成后,迟艳辉分别把它们放到了优酷网、酷6、腾讯视频等各大网站,截止到今年6月30日,两季《襄城味道》总点击量已经超过50万次。
艰辛经历
凌晨3点起床拍摄
“拍摄《襄城味道》是一次很偶然的事情。”王笑人介绍说,2014年11月,迟艳辉与他闲聊时说出想拍一部纪录片,但苦于找不到拍摄题材。王笑人当即推荐了襄城县的地方美食。于是,利用课余时间,迟艳辉、王笑人他们就带着自筹的“装备”来到襄城县拍摄美食纪录片。他们买不起也租不起昂贵的摄影器材,完成拍摄任务主要用的是一台某品牌6D相机。
拍摄工作并不容易。豆沫、胡辣汤都是在凌晨熬制,店主们往往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加工制作了。为了拍摄全过程,迟艳辉、王笑人他们连续4天每天凌晨3点赶到拍摄地点拍摄。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拍摄和后期制作,时长十多分钟的《襄城味道》第一季顺利制作完成,总制作成本不到2000元。随后,他们又拍摄了第二季。
政府搭台
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
随着《襄城味道》的“热播”,王笑人、迟艳辉的举动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今年年初,襄城县委宣传部和这几位大学生取得了联系,经过共同磋商,他们决定联合打造《襄城味道》第三季,由襄城县宣传部门牵线联系美食店主、企业出资承担拍摄费用,使得《襄城味道》第三季顺利于6月30日上线。
谈起拍摄《襄城味道》的感受,迟艳辉说,这是对自己一个很好的锻炼。通过拍片,他也爱上了襄城县这座小城,周末没课时,他就会坐着车从平顶山来到襄城县喝上一碗胡辣汤。
襄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卢黎明说,《襄城味道》纪录片不仅是对襄城饮食文化的记录,更是襄城对外宣传的一个很好的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走近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