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走远的孩子,都熬成了爸妈的客

编辑:关玲 时间:2/17/2018 3:38:08 PM 浏览:2268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在上海打工的59岁老汉,跑了六趟火车站还没买到票,急得在车站下跪大哭。1

        读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一张张小小的车票,看起来只是人们归乡的通行证,但大多数人都看不到它究竟承载了多少人的眼泪。

        最近每天早上进到办公室,同事之间的问候也都从“早上好”换成了“抢到票了吗?”

        虽然每个人都在抱怨“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但一到回家的关头,谁都不希望自己被遗弃在别人的故乡。毕竟世界再大也大不过一个家,而且家里还有翘首期盼你归来的人。

        同事小慧也说,每年她人还没回去,她爸妈早就把她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切准备妥当,等她回去。

        相信你肯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明明说好房间等自己回去了再收拾,但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先帮你收拾好了;

        明明说好下了火车自己打车回家就好,但他们总是早早就站在了车站外面等你;

        明明回的是自己的家,但每次回家后爸妈都像接待几年不见的客人一样,好吃好喝凑你面前,端茶递水切水果,忙个不停……

        不知道从何时起,离家远走奔赴自己梦想的你,突然就熬成了爸妈那个家的客人。我们每一次的出发与到达,仅仅是一张车票的事,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大动干戈。2

        一张车票,很快就能把我们送回家,但对父母来讲,2小时可能就如10年的等待般漫长。

        这是去年央视春节的公益广告,远在非洲的儿子回国过春节,在返程的车上心心念着饺子。而此时在家的父母已经忙开了,母亲一边问着老伴儿子具体到家的时间,一边忙着擀面皮、和馅、包饺子。3

        几经颠簸,国外的儿子终于回到家,母亲短暂拥抱过后,为了让儿子能吃到热乎的饺子,又急忙去下饺子。儿子狼吞虎咽,母亲脸上写满了宠溺和满足。

        食物的香气里有通往过去的路,也有父母热切的期盼。可能儿子在电话里随口提了一句“好久没吃过家乡的饺子”,母亲早就系上围裙开始准备。

        经常是这样,我们随口说的一句话,自己转眼就忘了,但父母却记在了心里,甚至不惜反复折腾。

        有个朋友,发朋友圈说想念云南的汽锅鸡,也就是随口说说,没想到过年回家还真吃上了。后来他才知道,为了这一顿汽锅鸡,他爸专门托人从云南寄来汽锅以及配料的药材,他妈则根据网上的教程尝试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成这道美味。

        在父母眼里,孩子身上没有一件小事。哪怕只是一句无心的话,也会被他们当成心愿,无论费多大周章,都要帮你实现,这是属于他们爱的倔强。4

        年底回家,就如同倦鸟归巢,能安然放下满身疲惫,松弛紧绷的神经。因为只有在父母面前,我们才能不设防,才能感到安全与温暖。我们所有安然闲适的年假,都必然有一对心甘情愿付出的父母。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父母真正的生活却是从你回家那刻起。对他们来说,过年从来不是具体的某一天,子女回到家的那天,就是他们的春节。

        所以经常是人还没回去,他们就已经在家忙开了,提前好几天买好鸡鸭鱼肉、火腿肥肠、肘子排骨,堆满整个厨房。

        看到一个上大学的女孩与妈妈的聊天记录,她妈说:“宝贝,你的屋子被弟弟占用了,你回家住爷爷奶奶的小屋,我已经给你铺好电毯,衣柜也擦干净了,等着你回家。你想吃我包的饺子吗?面粉已经买好,准备下星期一包。”读完心里很暖,我们所有心安理得的享受,都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准备。

        很多人春节在家,俨然是个“废人”,冷了父亲就把电暖壶凑在一旁,饿了母亲就把饭菜递到嘴边,不用为工作、学业烦忧,也不担心吃穿用度。

        甚至有不少人说,每次回老家,爸妈就跟养了一只猪崽子一样,恨不得将所有的家乡美食,用短短几天全部塞进自己的胃里。

        还有人说,从来不敢轻易说自己爱吃什么,一旦说了,无论怎么难父母都会设法做到,并且接下来天天都会吃到这道菜,吃腻了都不好意思说。

        对于父母来讲,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就。

        对于孩子来讲,这样被人宠溺着的生活,一辈子可能再没有别人能给。

        以前听一个老伯说,她女儿有一年在国外,春节没回家,他和老伴连年货都没买,准备年夜饭也浑身没劲。5

        成年以后,故乡只有夏冬再无春秋,告别也总是多过团聚。一张车票将我们带回家,另一张车票则把我们带走。每次的团聚和告别,对父母来说更是一场大动干戈的准备。

        每年春节返程的时候,总是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晒行李箱,大半个行李箱都是临走时父母塞进去的东西,有的是一大堆零食,有的是自家做的香肠腊肉,有的是妈妈做的毛衣,有的是爸爸准备的感冒片、喉片,还有电饭煲……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父母做不到的。

        很多东西甚至是父母连夜准备的,网上有个人说,有次因为临时有事需要提前出发,母亲熬夜剥了一大袋核桃让他带走。还看过一则新闻,南京机场一位大叔行李超重三十多斤,因为带了太多老母亲做的饼和咸菜——那几十斤的重量,是老母亲连夜烙出来的。

         其实很多东西在网上、商场都可以买到,不过买来的从来是千篇一律,只有父母亲手准备的才独一无二。

        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做父母的更不善于告别,所以就把所有的挂念都打包进行李箱,让漂泊在外的孩子带走。每一个人的行囊,都装着满满的爱。6

        作家熊培云在《追故乡的人》一书中说他是故乡的囚徒,但“一个人想要忠诚于内心的使命,就得学会独自远行。”每个人因为不同的原因背井离乡,在他乡或异国踽踽独行,每个人都忙碌得无暇他顾。

        为了生活很多人早就学会了冷暖自知,早就收起了心中的热情,开始用冷眼旁观的态度来自我保全,活得小心翼翼。

        好在有一个港湾,只用一张小小的车票就能抵达,就能重获温暖并补给能量。很喜欢一句话:“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从不以占有和索取为目的,从不以放手和分离而消存,也从不以距离和岁月而浓淡。”父母的爱一直在那里,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减半分,反而在不断地相聚与别离中变得厚重。

        人到中年,也越来越能理解龙应台这句话:“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

        在聚少离多的现实处境中,父母把所有的爱,都浓缩在一次次声势浩大的准备中,无论是相聚还是离别。

        之前有朋友问我,“什么是安全感?”

        我想,安全感大概就在是,我们一句“买好票了”,父母就开始以他们的大动干戈回应:“等你回家。”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