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应成义兄

编辑:李慧勤 时间:9/30/2018 9:13:51 AM 浏览:2130

       常常想写一个人,但又不知该如何下笔:写简单的话,难尽书感激之情;写丰富呢,难为自己才疏学浅;若是不写,影响得寝食难安!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无奈之下,只好率性为之——随所想而吐露,因为他是我有求必应的好兄弟刘成义。

微信图片_20180930090638_副本

 主人翁惬意的退休生活

连夜写书法

         我和刘成义老师相识于一次高规格的书画大展。说其规格高豪不夸张,因为国家文化部有关领导,国务院参事、创新书法五大家之一、海峡两岸书画家交流协会主席任玉岭和河南省书画界有关领导及多位国家一级书画家到场。当时与他虽交流不多,但已给我留下较好的印象。在此后的交往中,被他的人格、书品所吸引,逐渐成了好朋友。

微信图片_20180930090644_副本

主人翁献给社会的精神食粮

       2015年的清明节前,我一位很好的朋友从北京回到遂平老家祭祖并为已仙逝的父母立碑。我应邀参加有关仪式,就想为此赠诗一首略表心意。时间紧迫,还下着小雨,需连夜写出来,以便第二天一早赶往几十里外的祭祀现场。关键时刻,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想请成义兄帮忙书写。晚饭后的电话中刚说明用意,没成想他就爽快地答应了,并要我22点左右去取。

        因是第一次去他家,不识路,他就冒雨在距家约二百米的巷道口与大街交汇处等我。当我们一起到他家时,发现他的衣服已淋透,冻得打颤,这时书房里的书法还没有完全晾干。原来,他为了精益求精,连续写了几幅,然后从中挑选出他最满意的作品,适当作了一下技术处理,包装好交给我。因巷道里没路灯,他坚持要送我到大街上,我当时真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好竭力阻止他出大门,但他还是找到手电筒让我拿着。

        在祭祀现场,我献上的礼品,被公认是几幅书法作品中最好的。

       帮推广图书

       2014年10月,我出版了后来被有关方面认为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我国古代家训的专著《家训家之根国之本——由古代家训引起的思考一书,有关领导觉得很适合作为学校的图书。从中学校长位子上退休的他,积极帮助向几个学校推介。后来从别人那里得知,他为此事,几次下乡,乘公交车,再借人的电动车或自行车,甚至步行几公里,有时中途遇雨被淋湿。一开始,他只是向原来的同事推荐让自己看,要求约时间交流读后感。学校被他的热忱所感动和书的内容影响,该书成了几所学校教师的必读本,一些高年级学生也有享受优惠价购买的。

       值得提及地是,有关部门与我洽谈,加印一版作为党员干部或教师读本,另外有几个单位作为公益图书,做到人手一册。县里有关部门邀请我向几个单位作巡回演讲。更意想不到地是,有关讲座竟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要闻”发了新闻稿。某大学还把第四版作为了教材。该书现已除澳门外,全国其他地方都有传播。

      该书虽已几次再版,至今仍有外地索求者,昨天还分别向黑龙江、北京、湖南寄出几本。但成义兄用他调侃的话说是“慧眼识珠”——热情推广的第一人!此时此刻,我真的很感恩他。

      借钱不求还

        有一次急用钱,想到向他借一些。他又是满口答应了。到了承诺的时间,我却没能及时奉还,他仍给予友好安慰。后来还钱时,他执意少接受一些。我曾寻机归还,他表示不许再提此事。为表示真兄弟、好情谊,2016年春节前,他还特意赠送亲自为我所写的春联,并直接送到家;大年初一,又带着爱人到家给我九十多岁的母亲拜年。但因其后仓促带母亲回故乡,我至今未能完全归还他,实在是愧疚之至,无颜面对,只好借此文深表真诚的谢意和心底的歉意!

       成义兄,中秋是团圆节,不能在一起欢聚,只有笔下遥祝:好人一生平安,安康渡晚年!

        本文作者:王万江,遂平县广播电视台退休人员、遂平县老记协会员、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姓氏文化研究员客座研究员、《中国报道》与百家姓氏(北京)文创中心“姓氏文化大讲堂”讲师团讲师、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理事。微信号1503843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