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喝腊八粥,是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无论忙闲,也无论家境好坏,都要熬粥喝粥,以驱寒养生,享受天伦。
儿时的腊八粥,虽然没有现在的腊八粥料全讲究,但在那个物质贫乏时代,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足以让一家老小温暖一个冬天。
你想呀,时至隆冬,户外天寒地冻,甚或大雪纷飞,屋内一家老少,围坐炉旁,每人喝上一碗喷香喷香的米粥,该是多么幸福呀。
记忆中,母亲为了这顿腊八粥,提前几天就开始了准备。先拿出放了几个月的一点大米,后又专门拣出自家地里产出的绿豆、红豆,洗净晾干,在腊八那天的凌晨就开始文火熬煮,一直到天大亮才算熬成。打开锅盖,锅中的粥五颜六色、香气四溢,顿觉口齿生津。
有一年的腊八节,让我一生难忘。那年我十四岁,正寄宿在离家十几里远的乡镇中学读书。那时候,生活艰难,尤其是寄宿在校的学生,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腊八节这天,离家较近的同学们,早自习一放学就兴高采烈地回家喝腊八粥去了,只剩下我们这些离家较远的学生,继续在学校大伙啃那掉渣的杂面窝头,喝那能照见人影的“化学稀饭”。想到此时家里人肯定正围在一起喝着母亲熬好的八宝粥的情形,本就想家的我心里更加心痛、难受,但还是无奈地回到教室。
临近中午,学校的门卫师傅突然通知我说学校门口有人找我。我当时心中就很纳闷:父亲常年有病,母亲一个人家里家外忙得不可开交,我家又没有像样的至亲,哪会有人来看我呢?等我将信将疑地跑到门口一看,立马惊呆了——
凛冽寒风中,瘦弱的母亲,怀中抱着包得严严实实的瓦罐,给我送来了腊八粥。
刹那间,我泪流满面,跑过去把母亲搀扶到门卫室。母亲一边打开仍然温热的腊八粥,一边说:“你爹咳嗽得厉害,要不他也要来看你。快点喝吧,孩子。好好读书,一家人都惦着你呢。”
我一边流着泪,一边喝着腊八粥,心中五味杂陈,无以言表。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愤苦读,学出名堂,将来好好报答母亲,并让母亲喝上我亲手熬制的、配料更加齐全的腊八粥。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但当我真正学有所成,并成家立业后,母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几次想接她来县城的家中,尽尽孝心,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一直到她老人家驾鹤西去,也未能喝上儿子亲手熬制的腊八粥······
腊八节,我更加思念我的母亲。
作者简介
史建华,男,52岁,本科学历,遂平一高教师,致力于乡村怀旧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奔流》《大河报》《天中晚报》等刊物,著有散文集《泥团·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