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影视中的独立女性,哪一个背后没有皇阿玛的目光护送 | 专访毛尖

编辑:关玲 时间:8/14/2020 9:16:27 AM 浏览:3332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颁奖礼上,《长安十二时辰》获得了四项大奖,似乎再次坐实精品好剧的口碑。可作家毛尖却认为:“《长安十二时辰》能在白玉兰上得那么多奖,可见2019年国剧整体疲软。”

  作为多年来的国产剧观察者,2019年是令毛尖失望的一年。在2009年的时候,她曾对国产剧充满期待,觉得国剧离“在亚洲奏国歌”已经不远了。没想到紧跟着的,是倒退。尤其2019年,剧种少,品质差,烂尾多。我问她,现在的国产剧在世界范围内是什么水平?她说:“暂时别在世界范围内扯了。先赶上之前的自己吧。”

  至于刚刚完播的《三十而已》,毛尖对它的定义是当代民间宫廷剧,“看起来好像三个女主都人格独立、经济独立了。可整个剧的起承转合完全受制于男人的情感变迁,出轨或背叛。所以本质上,三女主跟宫廷剧里面那些发愤图强的宫女、太监没什么两样。”当我提到“独立女性”的影视形象时,电话那头的毛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别逗了,这些是独立女性吗?回头想想,真心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视剧中才有过独立女性……”

  面对人物情节设置符号化、社会现实刻画失真、教育功能自我废弃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新冠疫情,毛尖说她已经不敢对国产剧有什么期待了。但她还是希望“这段时间编剧们可以扎扎实实在家改剧本,因为资金的短缺,原来四十集的现在就拍十集,未尝不是一个新起点。盼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十集篇幅的《潜伏》和《笑傲江湖》。”

  最近,毛尖将她这些年的观剧笔记出版成新作《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我们对她进行了一次专访,请她像过去20年中任意一天那样,聊聊电视剧。

  (采写:李牧谣)

毛尖,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非常罪 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当世界向右的时候》《例外》等。

  毛尖,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非常罪 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当世界向右的时候》《例外》等。

  01 情种的后代就是渣男

  凤凰网读书:热播剧《三十而已》刚刚完播。在《凛冬将至》里,您说《我的前半生》是一出“仙侠剧”,《欢乐颂》是“一曲金钱颂”,您对《三十而已》的定义是什么呢?

  毛尖:《三十而已》这个热搜剧,一定要我定义的话,就是个当代民间宫廷剧。看起来是大女主剧,好像三个女主都人格独立、经济独立了。可是整个剧的起承转合完全受制于男人的情感变迁,出轨或背叛。所以,本质上,三女主跟宫廷剧里面那些发愤图强的宫女、太监没什么两样。不过是披着当代外衣的封建人生。而且此剧各种三观狼奔豕突,小男人勾搭大女主是情不自禁、是真爱,编导还要特意为小男人安排女主单身后求婚;小女人勾搭男人就是万劫不复,是千夫所指,是小三。表面上的摩登,掩不住骨子里的陈腐。当然,此剧还可以各种层次解读,著名哲学教授丁耘就说,此剧三女主都是包邮区的,内在地包含了南北斗,八五后对阵九五后。其实这些年很多剧,都暗暗地展开了江南文化和北方文化的对峙,值得细读。

电视剧《三十而已》海报

电视剧《三十而已》海报

  说回《三十而已》。此剧三女主,最后,钟晓芹成了畅销书作家,顾佳开始创业,王漫妮展开了欧洲求学之旅,在成功学的意义她们都是人生赢家了,但这种导向实在是要多庸俗有多庸俗。看到这里真心令人沮丧,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点结结实实的,在生活中安营扎寨的人生呢?非要创业、成名才能皆大欢喜大结局吗?这些剧成为爆款,赤裸裸说明我们不仅在电视剧艺术上倒退,在银屏意识形态上也倒退得厉害。

  凤凰网读书:您之前在书里批评国产剧的男性都有“情种腔”,但这部剧忽然都变成了每个男人都是渣男,这种转变背后是什么呢?

  毛尖:说到底,情种和渣男基本上是一体两面,甚至可以说渣男就是情种的版本降级。影视剧中的“情种”经常是编剧意淫的,这二十年的“情种”,大体暗示了关系不匹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中,有情种吗?小二黑 (出自电影《小二黑结婚》,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 是情种吗?孙喜旺 ( 出自电影《李双双》,根据李凖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 是情种吗?《人到中年》《牧马人》里,有爱情,但都不是情种。情种的出现,是个人话语置换掉了公众话语的结果。

电影《牧马人》,1982

电影《牧马人》,1982

  九十年代之前的影视剧中,我们有很多让人尊敬的工作狂,但甫志高取代江姐了。公共积极性被个体情感取代掉,情种的文本后代就是渣男,有文化连续性的,不是基因突变。情种出轨就变成渣男了,情种靠女人养就变成渣男了。所以本质上,渣男和情种在文化上是分享同一条跑道的。当代接力,社会这么乱,情种把这个棒递给渣男了,过个五六年,渣男还会接力传下去,到时可能是机器男了。

  不过,我们回到影视剧内部讲,今天渣男的泛滥,折射的恰恰是影视剧的无能。为什么呢?情种本身就是一种影视剧的装置,因为情种是最拖时间的人设,情种套路多,可以送花、可以去机场追,情种可以出车祸,情种可以跟情敌拼命,反正各种桥段。那渣男是什么,渣男就是可以把情种套路走两遍的人设。尤其偶像剧里,渣男常常都是从情种变过来的,《三十而已》中,顾佳老公开始也挺情种的,什么我所有的烟花都为你燃放等等。然后变渣,套路翻倍。当然,渣男也不是烂剧的指针,但渣男的当代繁殖,多少关乎编导想象力的匮乏。

  凤凰网读书:从《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到《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再到《三十而已》里的顾佳,好像“独立女性”好像并没有活得更好。您怎么看待这些作品对独立女性的展现?

  毛尖:别逗了,这些是独立女性吗?回头想想,真心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视剧中才有过独立女性,现在哪有独立女性啊?当代影视剧中号称的独立女性,哪一个背后没有皇阿玛的目光护送。

  《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她的荧幕存在就是为了彰显罗子君的牛逼,她连影像独立都没获得,就别号称独立女性了吧。而罗子君我们也不要谈了,一路多少备胎男护送她抢夺闺蜜的男人。苏明玉也是这个逻辑里的所谓“独立”女性,编导为她安排了三个男人吧,工作中有一个钻石王老五为她赴汤蹈火,工作之余为她安排了一个特别体贴的厨神石天冬永远为她留着臂弯,然后恩师的儿子还各种奶声奶气桥段追她。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2017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2017

  《三十而已》的顾佳也是。她如果真的独立,会安于当全职太太这么多年,而且会为了儿子上托儿所,蹲下身给富太太穿鞋?真的独立,会在老公出轨后才远走湖南?不知道李双双看到这些独立女性怎么想?反正当代独立女性都是被编导宠出来的,走到最后,这些逼不得已的独立女性,总会收获老公无数忏悔的眼泪,罗子君如此,顾佳如此。如果老公最后爱的是小三,她们的自主创业是不是就可怜兮兮,不独立了呢?

  所以,所谓的“独立女性”,都有万千宠爱跟身后,有皇阿玛有皇子皇孙各种倾慕,再不济,也还有太监的爱。这二十年荧幕,真是没看到过没有两个以上男人爱的所谓独立女性。

  凤凰网读书:《三十而已》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部分是富人想象。您之前说,影视作品的富人想象有三十年了,您做过梳理吗,这种想象经历了哪些阶段?

  毛尖:笼统地说吧,90年代之前主打名著改编大事件整编的电视剧,传统人物形象也比较多,像《济公》(1985年)、《西游记》(1986年)、《红楼梦》(1987年)、《聊斋》(1988年),还有一系列的战争影视剧,当时名著还是大IP。商业潮渗透下,电视剧中有了比较多的穷富对峙。富人也不再像三四十年代左翼电影中的有钱人那么猥琐狼狈。

  港台剧影响下,富家小姐开始爱穷小子了,富家公子开始爱灰姑娘了。富人和穷人爱情之花开遍大江南北。如此到90年代中,富人颜值已经大幅度提高,否则灰姑娘怎么爱赵本山一样的王子。到了本世纪开始的时候富人不仅颜值提高,而且道德也满分。我在《凛冬将至》中写过《北京爱情故事》里陈思成那个角色,富人做什么都可以的,富人可以抢穷人的女朋友,还能在道德上为自己增值。我们的电视剧在富人问题上,真的有点堕落。为富人摇旗呐喊,为富人铺红地毯,还不够。还要送上白玉兰。

毛尖,《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毛尖,《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凤凰网读书:您在讨论《平凡的世界》时讲到了“硬现实主义”。这几年“硬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好像不多。很多“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伪现实主义”。是什么让人们对现实的把控产生偏差?

  毛尖:我强调“硬现实主义”是因为觉得国产剧整体缺少对现实的刻画能力。包括我们前面谈到的《三十而已》,其实跟现实主义根本没有关系,虽然它里面有很多情节是蛮现实的,比如女主为了儿子上幼儿园费尽心思,中国很多家庭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但是这里面的所有的人设都是符号化的,都是人生疑难杂症的符号。比如,顾佳和许幻山是婚内出轨问题,王漫妮是大城市奋斗和要不要做小三的问题等等。这些符号蛮文化研究气息的,但骨子里却非常抽象,就像每集结尾的底层一家子,真是荒唐的阶级表达。整个剧,镜头的兴奋点永远在“上流社会”,网上热搜的也是各款名牌。但它策略性地排放一个摆摊一家子,但两种叙事根本没法融合,可见是套嵌,可见是伪现实主义的套娃。

  02 国产剧倒退?我们哪有之前好。

  凤凰网读书:您的《凛冬将至》,是从2002年写到2020年,差不多跨越了二十年。在您看来,这二十年国产剧经历了哪些阶段?整体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毛尖:我把1999年——《雍正王朝》的出现——看成是国产电视剧的元年。随着《雍正》的出场,当然不只是因为《雍正》,国产电视剧,无论是在当时的国际鄙视链,还是在国内的文化位置上,都发生了重大位移。《雍正》开始,我不再觉得看电视剧是一种父辈行为,电视剧不仅接过了电影的意识形态任务,而且成了学院里的主场话题。从前我们在电影院体认国家政治,现代派美学崛起反而持久地让渡出了整全政治的强力叙事,《雍正》接手塑造二十世纪末年国民的政治感。这个重要性,我觉得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电视剧《雍正王朝》,1999

电视剧《雍正王朝》,1999

  接下来是2009年。如果说1999年作为元年的划定有我比较强的个人色彩,2009年这个节点大概会有更多共鸣。2009年绝对是中国电视剧超级大年,牛剧如春笋一般,《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蜗居》《生死线》《大秦帝国》《沂蒙》,那一年的剧不仅仅是井喷,而且剧种非常丰富,无论是伦理剧、谍战剧还是历史剧,都目不暇接。但2009年以后有一个明显回落,虽然之后也有不错的作品,像《甄嬛传》《琅琊榜》,但是剧种再没有像2009那么丰富。

  再接下来我会把2019年看成一个新逗点,因为2019年显示出国产剧的明显倒退。剧种少,不少重拍剧质量明显不如前代作品,比如《倚天屠龙记》,根本不如前几版。而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19年的很多剧,开局势头良好,然后中场不举,最后纷纷烂尾。比如《长安十二时辰》,比如《破冰行动》,比如《大明风华》,这种态势几乎是国产电视剧的时代明喻。

  凤凰网读书:《长安十二时辰》也是去年的剧,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上获了四项奖,您怎么看待这部剧获得的殊荣?

  毛尖:《长安十二时辰》开场真心不错,演员层次丰富,小演员也不断层,到后来就活见鬼了。本来以为要看大结局了,没想到第二天起来,说好的25集突然变成了48集,一个好剧是怎么被拖垮的,《长安十二时辰》绝对是个案例,真的是一个时辰接一个时辰把人生拖入虚无,搞得后来看到叉手礼,烦得要死。连张小敬在开头吃得那么好的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都令人生厌,因为全剧的因果逻辑被大唐细节不断离题、不断割裂。至于此剧得到那么多奖,也可见出2019整体疲软。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2019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2019

  凤凰网读书:中国这几年在科技、经济等很多方面发展迅速,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甚至在赶超。那么在国产剧上呢?您觉得国剧在世界范围内是个什么水平?

  毛尖:当年如果顺着2009年态势走,我们现在可以在亚洲奏国歌。但现在这态势,实在不乐观。 前几天在一次饭局上,我说现在国产剧倒退了。旁边朋友就冷笑,倒退?有以前好吗?所以,这个话题暂时也就别在世界范围内扯了。先赶上之前的自己吧。

  凤凰网读书:那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大的倒退?

  毛尖:影视工业没有构建好,类型剧也没有构建好,影视剧政策也缺少大力度扶持。现在是一个剧成功了,就出现大量的跟风剧,一个剧成功了,十个跟上来毁掉它,《潜伏》毁掉,《甄嬛传》毁掉,《琅琊榜》毁掉,真的是太令人遗撼。可以参照一下韩国和印度的国产影视扶持政策。

  03 国产剧应该“顺丰”化

  凤凰网读书:刚刚颁完了白玉兰,我算了一下拿奖比较多的一个《长安十二时辰》,一个《庆余年》都是古装剧。这两年的古装剧挺多的,但是历史正剧似乎越来越少了,早年间还有一些《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现在就不太有了,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毛尖: 如果从电视剧行业内部来检讨的话,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史观不够,我们看《权力的游戏》能看到编剧有一个非常强悍的史观在那里。 但现在我们看很多剧史观够不上,编导根本没有史观,所以像刘和平这样的编剧是非常难得的。 他拍《北平无战事》也好,《雍正王朝》也好,《大明王朝1566》也好,都有架构性史观笼罩,在这个史观里,剧中台词都有指向。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2007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2007

  另一个就是,历史剧难拍,但宫斗容易,而且宫斗的观众基础好。好拍又容易又便宜,那从商业来讲肯定会避重就轻。年代剧的内卷化,原因很多,但大线条如此吧。

  凤凰网读书:您之前批评国产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中国性”太弱了,“弱”的原因是什么?

  毛尖:我很多次批评过影视剧中的中国性太弱,动不动去日本,动不动去欧美。本土就不能恋爱吗?中国菜不能用来抒情吗?这些都是问题。最近同时看了三个剧,《局内人》《胜算》,还有《三十而已》,剧剧都在喝红酒,好像红酒是我们五千年的日常饮料。

  凤凰网读书:白玉兰把国际传播奖颁给了《长安十二时辰》跟《都挺好》,这两部剧的中国性怎么样,是不是好一点?

  毛尖:原来是蛮好的,《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吃那个水盆羊肉吃得挺好的,包括他吃那个火晶柿子也都不错。《都挺好》里面倪大红的人物形象也算典型款,但是再好的演员和食物,也需要有一个真实的中国地面让他驰骋,两剧到后面,地面都夸张地塌陷。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2019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2019

  凤凰网读书:韩剧很多年前就跟外星人谈恋爱了,台剧今年出的《想见你》也是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国剧经常翻拍其他地区的作品,但自己在原创力上好像还是有限,您觉得我们从模仿到创新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毛尖:我倒不反感翻拍。这方面港片就是挺好的例子。我们有很多港片都是翻拍的,比如王晶的《鼠胆龙威》就是翻拍了《虎胆龙威》。还有像《国产凌凌漆》,也是翻拍的《007》,这些翻拍都做得非常好,完全落地了。美国也翻拍我们的,《无间道》就被马丁·斯科塞斯翻拍了,还拿了奖。前段时间很热门的韩剧《夫妻的世界》,也是翻拍了英剧《福斯特医生》。原创青黄不接的时候,做点好的翻拍,值得鼓励。美剧起飞,不都大量翻拍英剧吗,像《纸牌屋》。所以说,原创固然重要,但翻拍也可以是一种创新。就看翻拍能不能落地。不要人家吃牛排,你翻过来还是继续吃牛排。港片的一个能力就是,把美剧的牛排店变成茶餐厅。

  凤凰网读书:您之前在书里说:“什么时候我们也有自己的《德雷尔一家》,中国电视剧才进入了成熟期”。这本书里提到了很多标准,包括电视剧的语法、镜头伦理、中国性、现实性等等。如果只选一条标准来衡量电视剧的成熟度,您认为是什么?

  毛尖: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基本是多选题变单选题。不同阶段标准也不太一样的,五六十年代的话,政治正确可能会是第一条标准。到了90年代可能故事是一个标准。到新世纪以后,可能语法和速度是一个标准,但我们现在又倒退了。

  现在如果非要我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那就以“顺丰”为标准,速度快一点,人物靠谱一点。 《隐秘的角落》出场让人有好感,因为这个剧是十二集,一看十二集我就有好感。节奏和人物都是靠谱的,很“顺丰”。

  凤凰网读书:您觉得影视行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功能?

  毛尖:理想状态下肯定是两个功能兼备,一个是教育功能,一个是娱乐功能。这也是影视行业最传统的两个功能。但现在的情况是教育功能基本被我们抛弃了。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觉得欧美或者说先进国家的影视剧都是用来娱乐的,不用来做教育,以为强调影视剧的教育功能是只是苏联传统,是新中国传统。但事实上美剧的教育功能从来在骨子里,虽然他们的表达可能比较文艺。影视作品放弃教育功能,其实是放弃了和其他艺术拼硬核的能力。放弃教育功能,只求娱乐,很快会被其他类属,比如游戏吃掉。只有做强自己的教育功能,电影电视剧的江山才能往下传。

  04 弹幕能让神剧变喜剧

  凤凰网读书:现在很多电视剧在电影化。我们也经常用某部电视剧“很有电影质感”来赞赏影片质量。您怎么看待电视剧的电影化?电视剧和电影未来的界限在哪里?

  毛尖:电视剧和电影是两种体裁。我们有时候会说,这个电视剧蛮有电影质感的,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就像我们会说,这个小说写得很诗歌。观众说《隐秘的角落》拍得很电影,就是说里面的机位很丰富,演员表现很有层次,不像一般电视剧,演员表现接近表情包。我们说秦昊的表现很电影,就是他超出了普遍的电视剧套路表达。但电视剧和电影不是升维、降维的关系。以前确实常常电视剧演得好去演电影,现在不存在这个逻辑了。它们之间的界限,更多地在媒介关系上。

  凤凰网读书:这几年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对大制作和视觉审美的追求越来越高,不论是《长安十二时辰》的盛唐景象、《延禧攻略》的色调和服化道,还是《双子杀手》的120帧,还有刚刚上映的《1917》“一镜到底”。好像大家对技术和美术上的兴奋远大于内容上的,甚至有的影评人说“内容说”是陈腐的,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毛尖:重视技术是好事情,但技术变成王道也会出问题。2011年《甄嬛传》刚出来的时候,我很赞美过《甄嬛传》的修片技术。当时郑晓龙审片看宫墙颜色不对,每一帧都重新修色。但如果现在影视还只能津津乐道一些莫兰迪色,那未来影视就是“西部世界”了。说到底,在影视圈的各类奖项里,编导奖总还是高过技术奖吧,技术要干掉导演的话,那电影也差不多可以寿终正寝了。

电视剧《甄嬛传》,2011

电视剧《甄嬛传》,2011

  凤凰网读书:正好讲到技术,您之前也谈到了弹幕了,您觉得弹幕这个东西对观剧或者观影有什么影响吗?

  毛尖:一般情况下,好剧我是不开弹幕的,就像看契诃夫,我不会嗑瓜子。但看烂剧,弹幕很有缓释功能。有些弹幕吐槽得真是好啊,笔掐七寸,在弹幕的帮助下,神剧有了喜剧的功能,挺好的。

  凤凰网读书:弹幕营造一种假的实时社交感,一种假的现场感。现在有很多技术,都能做到让观众的感受和体验很真实,但本身是虚假的,您怎么看待这种真假?它会最终改变影片的本质么?

  毛尖:数字生存跟肉体生存的区别吧,已经不是真假范畴里的问题。说到底我们现在的人生一大半也数字化了,就像我儿子都快不认识人民币。这是人类社交关系的新阶段,就像开着弹幕看剧,是另一种剧了。跟真假没关系。很多人可能还会觉得数字社交更真实。在数字社交中他不需要面具,更没有顾忌。

  凤凰网读书:那您怎么看待VR?它也是一个营造真实感的技术。

  毛尖:VR会是和电影院会并存的一种介质,就像3D电影、120帧不会一统江湖。

  凤凰网读书: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导演、编剧、演员,vlog和vlogger们的出现会对影视作品产生影响吗?

  毛尖:昨天和严峰老师、赵松老师在一起谈到这个问题。严锋老师就觉得未来电影、电视剧都会成为游戏的分支。不过作为一个影评人,我还是觉得有生之年电影会睡在自己的床上继续做梦。未来影视剧,包括网剧的体系会经历一个重构。流媒体杀入后,影视剧的美学会经历革命性变革,你说的VLOG美学这些会强有力的地渗透进来,影视剧的时间革命会大过空间革命,个体体质感会改造群体体质,这些都是可见的未来。

  凤凰网读书:2020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十年,您对今后的国产剧有什么期待吗?

  毛尖:不敢期待,最近几年国产剧不容乐观,加上新冠的灾难性打击,我不知道多久能回过神来。当然,如果我们允许对自己有所安慰,把一切理想化的话,这段时间编剧们也可以扎扎实实在家改剧本,因为资金的短缺,原来四十集的现在就拍十集,未尝不是一个新起点。另外一方面,随着影视圈的重新洗牌,中小企业也能重新扎实打造自己的类型剧目标,这些,可能都会构成中国影视业的补课工程,长远来看,好事情。盼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十集篇幅的《潜伏》和《笑傲江湖》。

电视剧《潜伏》,2009

电视剧《潜伏》,2009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