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一起过个文化年

编辑:关玲 时间:1/27/2023 9:26:07 AM 浏览:379

书店

  书香为伴共“读”佳节

  1月26日,旅客在兰考站候车室书吧阅读。王铮 卫心雨 摄

  □本报记者 胡春娜

  品浓浓年味,添一缕书香。去书店购书、借书,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感受年的味道,已成为许多人的新春选择。

  1月22日,大年初一,新乡市新华书店内人头攒动,看书、选书、购书的读者络绎不绝。店内还开展了“琅琅书声朗读者计划”,老者、亲子、学生等30多人踊跃参与,开启新春读书旅程。

  书墨飘香,悦享新年。为了让广大读者过一个有内涵、有趣味的“文化书香年”,全省各地书店装扮一新、年味十足,策划推出了“癸卯吉年·书香贺岁”新春主题阅读活动,包括“书香赶大集”书展、线上“书香年味儿”“书香接力赛”荐书等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满足读者春节假期文化消费需求。

  郑州市中原图书大厦为了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春节期间开展“醒狮驾到·好运爆棚”手工沙龙、中国民俗故事公益分享会等活动。郑州购书中心举办了“贺兔年忆童年”春节游园会系列活动,成为小读者们假期的好去处。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所以这几年的春节都会带着孩子逛书店,买几本喜欢的书。”在花园路尚书房购书的读者张万鹏说,到书店品味书香,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既安静充实又温暖有趣,是不一样的年味。

  1月26日,在洛阳市购书中心内,显著位置设立了几组24小时自动书柜,选书的读者排起了长队。洛阳师范学院大二学生王悠然选中了一本新书,通过工作人员贴码和扫描登记后,成功借阅到自己喜爱的图书。

  这是洛阳市新华书店联合洛阳市图书馆一起推出的“你选书我买单”文化惠民活动。从1月22日至2月6日,每天限量500册。“这种即选即借模式,让图书馆藏书与读者借阅需求接轨,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更好地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洛阳市购书中心经理刘青青说。

  此外,河南省新华书店还推出了“2023年的第一份书单”,为读者“解锁”了10本好书,有《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三体》《跨山海》《斗年兽》等,涵盖了文学、科幻、悬疑、绘本等类型,利用线上线下展销、直播连麦、视频荐书等方式为广大读者介绍好书。

  中原图书大厦主任杨霏霏表示,希望通过精彩的主题活动,吸引更多读者走进书店,爱上阅读。“春节期间,我们书店不打烊,希望读者能在书海里过个文化年。”

  博物馆

  穿越千年寻福殷墟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1月24日,大年初三。安阳天气晴冷,而殷墟景区却一片火热。

  上午10点,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您好,我们7个人,约一名导游……”来自北京的常女士和家人趁春节假期专程到安阳来游玩,首站就来到殷墟,“我们一家人向往殷墟已久!”在殷墟游客中心等待了近20分钟后,常女士和另一个家庭成功“拼”到一名导游。

  景区门口,歌声飞扬、舞姿曼妙,身穿古装的舞者为游客带来一支“送福舞”。“新春佳节期间,我们在景区内准备了多场唯美的古典舞蹈表演,希望给大家的殷商穿越之旅增添一抹亮色。”殷墟景区市场营销部负责人马鑫介绍,游客走进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开始游玩时,可以参与两个打卡活动,不仅能深度玩转殷墟,还能领取福利。

  据了解,春节期间,入园游客在殷墟景区内寻找甲骨文字“福”“春”“新年”“兔年”(任意两种以上)拍照并附上“殷墟寻福活动”文案发朋友圈,游览结束后即可领取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5元现金券一张。

  “‘福’字,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据考证,其最早见于甲骨文。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发源地,这里留存着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是记录华夏先祖文明迭代的清晰符号。”在殷墟博物馆“福”字造型的石碑旁,讲解员娓娓道来,“这就是我们现在通用的‘福’字的前身,它由象形部首演化得来,属会意兼形声字。‘福’整个字的意思是会意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献,求得神主保佑。”

  “妈妈,快来,我要拍这个‘福’字发朋友圈!”安阳市紫薇小学二年级学生张宥萱兴奋地拿着手机拍照。“原来甲骨文的‘福’是这样写的,不知道‘春’字怎么写?咱们快去找找看!”张宥萱说。

  在甲骨文文化长廊,不少游客在查找与自己姓氏对照的甲骨文字,大家边找边拍,纷纷被妙趣横生的象形甲骨文逗乐。“我找到‘春’字啦!这个字里有三个‘木’呢!”一位小游客兴奋不已,赶紧拿手机来拍照。

  殷墟博物馆里同样人头攒动,参加“打卡热点路线,殷墟国宝我来拍”活动的游客络绎不绝。记者注意到,“亚长牛尊”最受游客欢迎,大家都围在这头憨态可掬的青铜牛尊旁,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这件国宝的“前世今生”。

  “这个春节殷墟‘出圈’了,大批外地游客云集,确实太久没有见到这么多游客了。”马鑫向记者介绍,仅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就有近两万人参观殷墟,实现了景区兔年新春开门红。

  电影院

  观影热潮又回来了

  □本报记者 胡春娜

  从7部“春节档”影片公布到预售火爆,从影片集中上映到售票大厅排起长队,今年的“春节档”可谓是“群芳争艳”,也让观众直呼“太过瘾”。

  1月26日,记者在郑州市多家影院看到,售票大厅里摆满了春节档电影海报,休息厅里坐满等候电影开场的观众。影院为了喜迎新春佳节,布置了喜庆的红灯笼,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郑州市民张女士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两部影片,看完还在朋友圈晒观影感受,为国产好电影鼓与呼。“今年春节好片云集,一部接一部地看,真是过瘾,也感觉特别有年味儿。”

  一直以来,看电影过年是不少人的春节活动之一,每年的春节档也跃升为一年中最重要的票房档期。今年“春节档”7部影片同时上映,让影院的上座率又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峰。

  奥斯卡航海路丹尼斯、大上海影城负责人马琳介绍,今年的“春节档”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观影需求,影院的上座率和人次比去年同期要高。她感慨地说:“作为影院工作者,看到这熟悉的观影热潮,内心非常激动。同时,我们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清洁,为观众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影环境。”

  其实,今年的“春节档”备受关注,不仅因为上映的影片数量、类型题材多,而且对于整个电影市场回暖至关重要。同时,相约看电影、聚餐聊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一个新的节日话题。

  随后记者在郑州市正弘城的CGV影城看到,电影院人潮涌动,全家出动的很多,热门场次几乎全部满座。大学生朱良明带着父母看《满江红》。“今年贺岁档影片非常精彩,就带着父母一起来看电影了,这也是一种庆祝春节、陪伴家人的方式。”朱良明说。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位列票房榜前三名。

  今年“春节档”影片所制造的欢乐、带来的盼望,不仅是提振行业的“强心剂”,也为今后影视作品多元化、类型丰富化带来产业新希望。

  美术馆

  观黄河画卷赏名家春联

  1月26日,观众在郑州美术馆(新馆)观展。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 摄

  □本报记者 杨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

  1月26日,大年初五,郑州美术馆(新馆)内,观众或在作品前驻足欣赏,或小声讨论,或拍照留念,享受着祥和而又充实的观展之旅。

  “原本想趁着春节假期人少,来观展打卡,没想到大家也都是这么想的。”郑州市民肖芳告诉记者,她特意一大早和家人乘车过来,想好好观摩精彩佳作,“零距离”感受艺术。

  据介绍,春节期间,郑州美术馆不打烊,为观众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内容丰富的展览和活动,把年味儿拉满。

  走进一楼展厅,一系列富于象征色彩的宏大风景映入眼帘,让人感受的不仅是黄河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还有艺术家关于黄河的历史文化想象,以及投注其中的个人心灵景观。“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分“黄河”“人”和“大地”三大篇章,以王刚2012年创作的巨幅油画《何以黄河》为开篇,铺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黄河画卷。

  “癸卯迎春——2023中原书法名家新春百联邀请展”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郑州美术馆馆长罗鸣介绍,书法名家以这种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样式,抒写对癸卯新年的祈愿,让群众在感受欢乐祥和氛围的同时,还能细细品味真、草、篆、隶等各书法领域名品佳作和中国语言文学的精妙组合,过一个有滋有味的文化年。

  “在美术馆里感受到艺术的美好与乐趣,作为郑州人,幸福感满满。”肖芳满怀欣喜。

  除了线下展览,郑州美术馆还推出了“云观展”,在线上推出艺术作品专业赏析和艺术知识,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展,还能通过直播方式跟随老师的脚步体验“押花”等线上课程的创作之旅。

  “美术馆里过大年,让年更有文化味,逛美术馆也成了一种新年俗!”罗鸣说。

  短评

  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

  □赵志疆

  看展览、做手工、品非遗……癸卯兔年春节期间,兔文化成为各地博物馆的“馆宠”。

  1月25日,游客在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游玩。黄政伟摄

1月26日,游客在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体验传统文化。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在洛阳博物馆,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兔子造型的青铜、玉雕、陶瓷、绘画等文物展品,而且还可以带领小朋友一起做兔头帽、兔子红包、兔子摆件。线上云课堂中,大家既可以足不出户欣赏博物馆里的小兔子,还可以跟随讲解制作生肖兔主题窗花剪纸。

  与此同时,河南博物院“十二生肖拜大年——癸卯新春生肖文化展”正在进行。展览精选了院藏近200件套生肖文物及艺术品,与“兔年生肖文物图片展”联合展出,是院藏十二生肖文物的首次大集结。

  美不胜收的展品,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而且还让文化“火”了起来。在这个春节假期,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新年俗。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的历史文化成就灿若星河。近十年来,我省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博物馆总数已达384家,基本形成了以省级博物馆为龙头,市县级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体系。

  博物馆资源越来越多令人欣慰,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文物藏品、爱上传统文化?这是摆在各地博物馆面前的共同课题。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使新春佳节有了浓浓的文化味,同时也为创新文化体验提供了新思路——赋予文物藏品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就是赋予博物馆以更多的魅力与活力。

  在文化春节中品味春节文化,这何尝不是一种新年新气象?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