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丨磨面

编辑:王丽 时间:7/19/2024 9:46:59 AM 浏览:5724

640.jpg

过去,种地打粮食不容易,吃面也是不容易的。需要一套复杂的劳动程序和辛苦,才能吃到面。

要想吃面,必须磨面。

磨面前,首先把小麦淘洗干净,晾晒干,才能磨。

故乡是个穷山窝,坷垃没有石头多。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一年再不吃,也要吃个石磙。所以,磨面前一定要将麦子淘洗干净,否则磨出来的面,就会牙碜,硌牙。

提前听天气预报,知道明天是晴天,家里女人早早准备好大盆子、晾晒粮食的席子、水桶、水瓢等等。

吃罢早饭,男人把水倒进大盆子里,把粮食也倒进盆子。女人用手在盆子翻动几下,让粮食充分吸收水分,把粮食泡开,也把土泡开。然后用棹滤棹,挖一棹滤粮食,旋转着把浮在上面糠皮,或者不饱满的粮食子等漂浮物匀出,倒在一旁。扒开,捡拾石子。用棹滤把淘洗干净的粮食,一勺一勺,倒进箔器或者筛子里。等筛子的粮食满了,端着倒在铺开的席子上,进行晾晒。

经过淘洗的粮食,完全浸入了水分,在夏天高温下,晾晒半天就可以了。如果是冬天,晒一天还不一定干,需要两天甚至三天。淘洗的粮食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湿了磨不成,太干磨出来的面发乌,不白又不好吃。

一个生产队一个磨房,需要提前预定,还要自己找牲口。磨面的牲口以驴为主,实在找不来牲口也有人拉的。

天不亮,母亲开始收拾东西,喊我起来帮忙。母亲背着晒好的粮食,我牵着借来的驴,迷迷糊糊地跟在后面。

把粮食倒在石磨上,套上驴,蒙上驴的眼,那东西叫“驴碍眼”,防止驴看见粮食偷嘴吃。

套好驴,拍打一下,驴开始围着磨道转。驴不紧不慢地转,转呀转呀,母亲时不时上前归拢一下磨上的粮食,少了再倒些。磨出的面粉,慢慢地在磨盘周围堆积起来。母亲用剎子去挖面粉,倒进面柜里箩里。人伏在面柜上面,用手筛箩,一下一下,呲呲,呲呲,细细的面粉落下,最后箩里剩下的都是麸子。

一箩一箩,筛啊筛啊,直筛得胳膊痛。

中午,母亲回家做饭,我一人照看。一边招呼驴,一边筛面,手忙脚乱。

磨一次面,有时需要一天。天不亮起来直磨到深夜。小孩子容易犯困,在单调的磨声中,不知不觉,躺着磨房的秸秆上睡着了。母亲仍然在不停地筛啊筛啊。

磨完后,把麸子收拾好,倒进一个袋子里。把面柜里的细面舀出,装进另外袋子里。

用手摸着那白白、细细的面粉,好像在抚摸着婴儿的皮肤。

扛着筛出的面粉袋子,像战士扛着战利品,也是扛着一家人的生活和希望。

有了打面机后,人们只需要把粮食淘洗好,拉到机房就行了。如今更是方便,直接买面粉了。

艰辛的劳动,既磨练了人们的意志,也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生活如同磨面,需要仔细打磨。

仔细打磨的生活才值得回味。

640 (1).jpg


     王海洋,男,河南遂平人。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驻马店市作家协会理事、遂平县作家协会主席。在《河南日报》《散文选刊》等刊物发表过多篇作品。著有散文集《洁白的槐花》。

来源:遂平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