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汉服扮靓一座城”观察报道之一:汉服缘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编辑:李慧勤 时间:8/13/2024 8:53:05 AM 浏览:395

“一件汉服扮靓一座城”观察报道之一:汉服缘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开栏的话: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重点项目。

  着汉服、挽青丝、执团扇、游古城……夏日“三伏天”难抵“汉服热”,身着各式汉服的游人穿梭于全国各地景区之间,仿佛穿越时空,一幅幅生动的传统文化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当下“汉服热”的生动写照。

  这份“热潮”会是昙花一现吗?背后有哪些产业支撑的深层次诱因?未来发展路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走访河南、山东、北京、江苏等地,探寻这股热潮背后的深层原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肖遥 王雪娜/文 吉小平/视频

  相比于古代史、政治史对于例外状态和个体事件的关注,人们更加好奇吹皱春水的“诱因”——与其说关注发生作用的瞬间,毋宁说关注的是湖水中的涟漪,以及涟漪究竟可以持续多久。

  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中,四位艺人分别身着汉、唐、宋、明不同朝代的中华传统服饰,惊艳四座。时装秀不仅收获观众赞美,更让万千汉服爱好者狂喜。

微信图片_20240811132105.png

  “别人是上班,我们员工像‘穿越’。”8月10日,在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市场营销部副经理赵奕鼎说,“从讲解员到售票员,甚至保安、保洁,都有正装、汉服两套服装。穿汉服、行汉礼已融入工作日常。”

  过去,汉服被认为是“演出服”。穿汉服逛街,总能“引来侧目”。当下,汉服文化体验消费场景火热,“汉服热”席卷海内外,已然飞入寻常百姓家。

  “女儿今年才5岁,就对汉服情有独钟。”洛阳市民马晓婷说,“最近姐妹聚会,我和女儿穿了汉服母女装。”顺着马晓婷的网购订单,记者看到,汉服的发货地指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微信图片_20240811122737.jpg

  曹县,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县,如今已是中国汉服产品的重要生产地。走进曹县大集镇,布料销售、服装制版、快递物流等商铺一应俱全。汉服店里,从飘逸的唐制、简约的宋制到庄重的明制,再到融合现代元素的新中式汉服,应有尽有。

  “过去,汉服单件价格普遍超千元,从购买力的角度来看,面向小众人群。现在,一套汉服多在100元至300元不等,满足大众消费需求。”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汉服协会会长胡春青说,“得益于积累十多年的演出服装生产基础,曹县以家庭为单元,形成了精细完备的市场分工。顺应市场变化,自2020年初,曹县人从演出服转型做汉服,乘上这股‘国潮风’。”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1M8A9346.jpg

  “大学生回曹县卖汉服”“曹县马面裙供不应求”……今年以来,曹县热搜不断,流量持续变现,以马面裙为主的“拜年服”在春节期间销售额超过3亿元。

  曹县汉服物美价廉,如何走出“内卷”,迎接市场竞争?胡春青说,提高原创能力、提升汉服品质、传播汉服文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曹县成立汉服协会,帮助汉服制造企业与设计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为保护自主创新,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将专利申请办理时间从传统的180天缩短至10天;协会成员间信息共享,“有钱同赚”“遇险共避”,少了内耗,多了共赢……

1M8A9262.jpg

  “汉服‘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电商模式。”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霞在接受采访时说,截至目前,曹县电商企业发展到7755家,带动35万人创业就业。其中,汉服企业2524家,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90%,网店14718个,汉服从业者接近10万人。

  在电商作用下,曹县汉服产业快速占据国内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汉服销售额达到72.15亿。今年上半年,曹县汉服网上销售额40.6亿元、增长18%,市场份额占全国的50%以上。

  与曹县汉服产业“双向奔赴”,还有洛阳姑娘姚驰行。

微信图片_20240811120430.jpg

  “90后”姚驰行从事汉服行业12年,是汉服品牌“洛如嫣”的老板娘。姚驰行说,“为了打品牌,我们以曹县原创汉服为元素的网络微短剧《洛如嫣》,推广汉服理念;成立有爱云仓仓播基地,整合汉服供应链、主播、物流等资源,拓宽销售渠道。如今,仓播基地成为山东省有影响力的原创汉服直播基地。”

  “洛阳、曹县,都有我的汉服店。”在姚驰行看来,“如果说曹县汉服‘出圈’在于:物美、价廉、百搭,那么,洛阳汉服的火爆则是:文化、场景、体验。”姚驰行认为,当下“汉服热”的另一大原因,在于其形制多样,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更深层次上,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从央视春晚惊艳亮相,到马面裙海外“圈粉”,再到百姓生活日常穿搭,汉服已实现跨界破圈。可如何保持热度,并使其持续升温,汉服产业从业者们,在观望、在思考、在行动……“一件汉服扮靓一座城”观察报道之一:汉服缘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手记:

  《繁花》剧中角色爷叔讲“外行看门面,内行看后门”。任何一门生意,外行人往往会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而内行人看的是更为实质性的东西:市场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从业者究竟有多少利润来支撑?

  从上千元的“奢侈级”消费品,到如今一两百元的低门槛,汉服的需求旺盛,根本还是来源于价格的降低。而价格降低的背后,又是行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这一点来说,以曹县为代表的汉服生产集聚地功不可没。

  同时,华夏自信,“华服”先行。中国自古就有着“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以洛阳为代表的城市,提供汉服体验场景,也是汉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诱因。汉服正热,近悦远来。各地身着汉服的青年男女不计其数,这份对国潮国风的自信,正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绽放,更是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真实写照。(记者 王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