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面对今夏严重旱情对传统农业造成的冲击,我县嵖岈山镇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有效应对旱情挑战,促农增收成效显著。其中,油葵与凤仙花(俗称指甲草)作为重点引导的特色作物,已形成规模化种植态势,成为推动当地产业振兴的“新双翼”。
在油葵种植方面,镇政府立足其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与观赏价值并重的特点,出资统一采购种子与专用设备,扶持杨焕家庭农场规模化发展油葵种植。此举有效弥补了玉米减产的损失,同时兼顾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深度挖掘其“一举夺魁”的花语寓意,对接父亲节、考试季的花卉消费市场,为农旅融合注入金色动能。
种植大户 杨焕:前段时间受干旱影响,我种的玉米到了后期已经绝收,之后就改种了油葵,大概种了五十亩。现在这些油葵正处在鲜花盛开的时期,如果有想赏花的朋友,欢迎来我的基地;要是需要鲜花,我也可以出售。再过二十多天,油葵就能丰收了,收了之后可以榨成葵花籽油,这茬油葵经济效益不错,销路也很畅通。特别感谢党委政府对我这个种植大户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之前种玉米的经济损失得到了一定补偿。
与此同时,特色草本种植也展现出独特潜力。种植大户银永军集中连片发展的凤仙花,其种子“急性子”与全株入药的“凤仙透骨草”均为常用中药材,市场前景稳定。该产业兼具药用价值与乡土观赏性,为农户开辟了区别于传统作物与油葵的又一增收渠道。
种植大户 银永军:我改变了土地种植方向,经过镇政府的带领到外地考察学习后,回到家乡决定种本地的指甲草,目前种了一百余亩。它的杆与籽都可以入药,种植效益比平常的农作物要好的多,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再就业。
一株油葵,一丛凤仙,共同构成了嵖岈山镇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新图景。目前,两类作物长势良好,效益初显。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前来观光考察、洽谈合作,共同助力我县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记者:白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