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文化 : 神州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编辑:李慧勤 时间:10/19/2015 10:07:43 AM 浏览:7645

作者:王万江 梁永祥 刘成义 李慧勤

 

一个人、一个民族或国家,能否有利当今、更益后人,且越久远越显珍贵,给人一些启迪、激励或慰勉,永不过时或不衰退,不在威势或财富,而是德义和文化。同理,一个地区也如此。本文试从文化角度,穿越历史,透过一些现象、人物、事件或传说,在欣赏遂平——神州大地上这颗璀璨明星的同时,享受一份精神之餐,进而更爱上国家5A级景区嵖岈山的遂平文化名县。

                    女娲文化

大河网2014年3月24日报道:遂平县已获得“中国女娲文化之乡”称号。此前,2014年2月25-26日,河南省民协主席夏挽群带领国家专家组一行7日,对遂平县申报“中国女娲文化之乡”进行了严谨慎密的考察论证,并在座谈会上从“房”姓、“风”姓和与女娲传说有关的“民俗”方面给予了肯定。如今,遂平是继河北涉县(2006年11月)、河南济源市邵原镇(2006年9月18日)以来的第三个被国家正式命名“女娲文化之乡”的县域。

女娲文化在遂平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底蕴: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如,在遗迹方面有千风躲(或垛,山名)、拍天山、女娲洞(又叫娘娘洞)、母祖峡、娘娘河、风井,特别是名扬全国的红石崖和天磨峰等奇异景观;更有人文遗址风山寨、风陵和千风寺等。遗存有女娲石雕像,红石崖、歇子沟、黄脸场三个古村落,一个乡(镇)名—— “仰风”(因敬仰女娲的“风”姓而起的居地名“,演绎成今天的“阳丰”镇;非物质的服饰(小孩穿戴的披风、虎头鞋等)、鏊子烙馍、唢呐、笙笛、大铜器表演和女娲庙会等,更有著名的“女娲补天”、“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等民间传说或成语故事。

女娲文化的精华是:制笙簧,增乐趣,减忧愁;教渔猎、农耕,宜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进步;与伏羲创八卦,让人明白天地万物和谐共生之理;定婚嫁,立伦理道德与推进人类社会科学发展之规矩、树风范;造姓氏(当时只有姓),辨血缘、别婚姻;“扫天娘娘”的传说(人们敬仰她的关注民生)。最大功绩是繁衍人类;伟大精神是炼石补天——困难面前不畏缩,敢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体现出人定胜天的理念。曾遭受过“75.8”洪灾的遂平人民,始终保持并不断发扬这种精神。(见《世本·氏姓篇》、《昆仑文明播化》、杨忠欣《和谐遂平 历史厚重》遂平县委宣传部申报“女娲文化之乡”材料等)   

                      帝王文化

除上古女娲、伏羲在此建房成婚,留下一系列文化宝藏外,还有五帝时房邑侯丹朱的史料记载,并且与历史上著名的贤德文化——
尧舜禅让为天下苍生有关。城内奥林匹克广场有丹朱石雕像和题记。(见《遂平县志》、杨忠欣《房邑侯 丹朱》)战国时,吴王阖闾弟夫概被楚王封于房地,史称吴房,其墓地在今嵖岈山风景区北山门附近的店房村。(见《遂平县志》)汉代,王莽撵刘秀路过遂平,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特别是位于和兴镇李屯村的狗塚庙——庙建在墓塚上,可谓天下唯一。据说是刘秀为曾救过他命的一只狗所建。因世界多地有为义犬建墓的,但专给狗盖庙宇,别处没有。(见《河南民间文学集成·遂平卷<嵖岈山民间故事>》、《西平火坡  遂平狗塚庙传说》)据传,隋杨广因在嵖岈山一带得三宝而当上皇帝。至今,当地有白果寺遗址、狮子山和“乌金枪洞”、“兽山”和“兽窝”洞。(见郑道群《杨广在嵖岈山获“三宝”称皇帝》)清代中兴皇帝乾隆三上嵖岈山,对遂平美景欣赏不已、流连忘返。(见《乾隆三上嵖岈山》、《河南民间文学集成·遂平卷<嵖岈山民间故事>》)

                          姓氏文化

史料表明:女娲、伏羲是“风”姓,因二人是公认的人文之祖,故“风”是中华首姓,望出遂平。有风姓的繁衍发展,才有中华民族的今天。遂平是中国甚至世界姓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发祥地。

就中国来说,古今姓氏累计超过23800个,仍在使用的约3800个;在排名前300位的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达171个;直接发源于“天中”的43个,加上在本地衍生的共100个,其中,发源并衍生于遂平14个,另有发祥于此的17个。他们是:发源及衍生的——与女娲、伏羲或尧子丹朱有关的房姓、陵(女娲去世后或丹朱子房陵后裔有陵,安阳也有)氏、;与战国时吴王阖闾弟夫概名有关的概姓及槩、暨、既(商丘亦有)等,读音有变;与楚王对夫概封地居所有关的棠溪氏及堂溪、堂谿、唐溪或谿;还有以封地的瞿氏、狸(偃师)、貍(偃师)等姓氏;另有直接发祥风姓的风、包、鲍、程、栗、东、优姓和与其父母有关的遂、燧、允、婼、华胥、赫胥、仇夷、雷泽、盘瓠等姓。(见徐则挺《骥跃中原》、本人《驻马店姓氏起源略考》、《中华首姓:风 兴于遂平--兼及中国·遂平·“中华女娲文化之乡”的来历》、《房姓与马到成功》等)尤以房姓文化影响最深远。此所及“姓”,侧重其社会功能,即方便人们交流、交往时相区别,而不是最初的“辨血缘、别婚姻”之生物和伦理属性。

人有姓名,利于生活和社会活动。试想,若无姓名,人们在社会上如何称号与区别?历史如何记载?不夸张地说,遂平姓氏文化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真是功德无量!

                      孝义文化

2015年1月16日,河南省文物考古专家来到遂平,对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祥卧冰求鲤遗址进行考察。在对祠、墓、碑实地勘察和有关故事、传说、歌谣等认真了解后,期望王祥孝义文化能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利用,继续奏响孝义歌。

“卧冰求鲤”最早出自东晋新蔡(今驻马店市新蔡县)人干宝《搜神记》,说的是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因冰厚砸不开,他就脱去衣服趴在冰面上,用体温化开一个洞,终于捕到两条鲤鱼。此事感动了原本心狠的继母,也被后世奉为孝义经典故事,被元代郭居敬收录到《二十四孝》中,并居首位,影响极其深远。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遂平县今天的和兴镇刘店村王庄,捕鱼处即村西万泉河的那个水潭。隋朝时的王祥墓碑和民国三年墓碑及祠堂、坟墓等就在王庄村。

古代王祥大孝子,今有新正随足迹;少小亚红学前人,遂平大地弘正气。这是对遂平古今传承孝义文化的真实写照。王祥处于战乱频繁的三国时代,实显难能可贵;而从土改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也先后出现了祝秀英、郑春玲、田勤玲、李爱枝、盛新正和黄荣、齐亚红......

祝秀英,沈寨乡神沟村,娘家是和兴乡大钟庄村张庄的。土改时,为救卧床多日、87岁的爷爷,照着以前听到的“用亲人肉救命”的传说,割下自己一块小腿内侧的肉煮给爷爷吃。当爷爷知道吃的是孙女的肉后,痛哭一场。或是亲情感召,爷爷又健康活了十年!

郑春玲,和兴刘桥人。20世纪90年代,先后被香港老板称为“好管家”和深圳市评为“优秀服务标兵”;田勤玲获“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

“遂平李姐”李爱枝,在北京一家医院当护工时,因善良温和,做事认真细致、不怕脏累,赢得大家称赞,一位得到精心护理的老先生出院时,为感谢她,把她介绍到北京电视台打工,一干就是十多年。鉴于出色表现,获一致好评,都亲切叫她“李姐”。当“李姐的故事”专题片报道后,轰动京城,遂平因此被北京等城市定为家政服务基地县。

2001年,去上海卢湾区银色港湾福利院当护工的槐树乡陈庄村盛新正、黄荣夫妇,也因热心待人、工作负责、感动了上海老人郦庙成。2004年,当二人因事返乡时,郦老先生情愿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跟随毫无血缘关系的农民来到遂平西部偏僻山村颐养天年,直至无病而终。盛新正夫妇被评为“驻马店市“十大新闻人物”。

齐亚红,和兴镇恒兴村年仅16岁的小姑娘、幼师学生,在母亲突发脑出血、姐姐为照顾妈妈在送饭路上遭遇车祸致重伤的情况下,她面对学业与家人的两难处境时,决然选择了放弃自己前程而全身心照顾家人。她的孝心和爱心感动了社会,2015年1月赢得“中国好人榜”候选人提名。有关各方在努力关爱这个家庭,设法让她继续学业,将来或会多一名热爱学生、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好人才的教师。 (以上见《二十四史》、《深圳日报》、《河南日报》、《驻马店日报》或北京电视台、遂平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资料)

   遂平人历史传承的重孝道、尽仁义之大爱、大孝优良品质,如千年老酒——越珍藏越醇香越显得宝贵。

                      英侠文化

如果说孝义文化是传承文德的话,那么,英雄、侠义之举则是俗称的武德。遂平孝义惊天,而英武侠义也震撼大地!

伍孚,字德瑜,东汉吴房(今遂平)人,官越骑校尉。看不惯董卓专权、残害忠良,决计亲手杀他。寻机晋见之前,穿朝服,揣利刃。他说完事告别时,董卓送至门口,亲切抚摸他后背。伍孚趁机转身抽出刀刺向对方,董卓敏捷躲过,并竭力反抗,随唤人捉拿,大骂道:“你想造反?”伍孚毫无惧色地厉声吼道:“恨不得在大街将奸贼碎尸万段......”话没说完就壮烈死去。

苗金声,清末,城南八里铺人。幼时家贫,生活无着,挣扎于饥饿困顿中。因长得帅,声音亮,乡邻劝他人班学戏。遂长期在外奔波,见多识广。当义和团被清政府勾结八国联军剿灭后,金声基于民愤,便与血性之友创建仁义会(又叫大刀会),被推为首领。该会明确提出反清灭洋,光复大明,打富济贫,人人平等的政治纲领。起事后,迅速由83人扩展到300余人。1906年3月9日在嵖岈山与县大队一战,大获全胜,敌兵溃散。后因人告发,5月在西平县被人杀害。

李纯儒(1868-1911年),诸市乡(今开发区)熊庄村肖庄人,家贫,幼年读私塾,1895年考入开封高等地质学堂,常和爱国同学一起抨击时弊,研讨救国救民之策。1902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准备工作在负责研制炸药时,因一工友不慎造成火星落到药上,李纯儒与7名工友意外炸死。1912年遗体运回遂平时,知县赴车站恭候。随后,全县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以示景仰民主英雄。

刘康瀛(1886-1945年),字仙洲,褚堂乡后八里刘村人。1937年“7·7”事变后,组织抗日后援会,动员长子忠训参加革命,积极从事抗日斗争,保护过刘子厚、刘东夫妇。1945年4月14日,被地方反动武装偷袭,遭枪杀,建国后,被河南省政府追认为烈士。

李谟斋(1906-1948年),和兴镇张店街人。中共遂平县委首任书记。1948年7月16日晚,由叛徒告密,不幸被捕,高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42岁。

杨俊亭(1915-1946年),嵖岈山乡竹园村望乡台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中原突围时随新四军南下,在白河战斗中被捕,押至遂平监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46年10月,临刑前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31岁。

李国清(1926-1958年)抗美援朝战士。1958年5月5日,在一水库工地上,面对塌方,为救战友壮烈牺牲!安葬时,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数万人为烈士送葬。朝鲜政府将该水库命名为“国清水库”。

陈朝贤(1932-1975年),阳丰肖庄人,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常委。在“75·8”抗洪抢险救灾中,主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时年仅42岁。

刘富中,县烟草公司打假办主任。因坚决打假遭报复,宁愿被杀也决不受贿;李学锋,沈寨乡砖桥村民兵连长,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民兵李玉一起遭歹徒枪杀;陈瑞生,在校大学生,共产党员,1998年7月5日,放假到家第二天,为救两名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李国喜,2012年1月17日,为救落水母子3人光荣牺牲......(以上内容见《遂平县志》、《嵖岈丰碑》、有关报刊等)

这些古今英雄、侠士,既有爱国主义者,又有国际主义精神的战士;或有崇高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信仰;或有集体主义观念。其共性是:在生死关头,心中天平倾向于党和国家、民族、社会大义,为保家卫国、捍卫国法、舍己救人、勇于牺牲,唯独不顾个人安危。这是多么高尚和伟大的精神,多么珍贵的无价之宝?!他们是遂平人民的脊梁和荣耀!

                      戏曲文化

遂平戏曲文化可谓是惊世骇俗、名扬天下。如,被尊称为“现代豫剧之父”,把备受戏剧界鄙视的“土梆子戏”创新成举世闻名之河南豫剧的杰出人物,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罕见的集编剧、导演、剧团管理、戏剧教育、文化传播于一身的全能艺术家、三百年豫剧史上第一位高产作家——一生61年,编剧30年,名著60多部。同时,还是一位爱国家、爱民族文化的伟大艺术家,与黄吉安、成兆才、范紫升并列为“地方戏改革与创新四大家”之一,河南大学特为其专设研究机构。他,就是遂平县(今划入开发区)的樊粹庭(1905-1966年),原名范郁,字粹亭。一个从小喜爱戏剧、弃官从艺、终成一代宗师的功勋人士,尤以抗日剧目《涤耻血》最振奋人心。

魏子猷(1875-1936年),遂平县城西吏部张村人。是一位自幼喜爱艺术,家长及时引导,把艺术视为胜过政治前程的人——辞掉县长,专攻古筝艺术。他创作的古筝曲《百鸟朝凤》,请问:在婚礼等喜庆场面,谁没聆听、欣赏、享用过?!而另一古筝曲《渔舟唱晚》,经其弟子们传承,更是名扬四海、世界赞赏,因而成为中国近现代古筝史上具有最重大贡献的耀眼明星。(见《遂平县志》、《嵖岈丰碑》、《文化建设》、《驻马店日报》等)

樊粹庭、魏子猷们从小热爱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学习与创新,排除一切困难,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堪称楷模,令人发自内心景仰。

                       社火文化

2015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二),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南浚县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社火大赛上,遂平县大铜器代表河南省参演的《大闹天宫》、《猪八戒背媳妇》、《龙腾虎跃》等传统节目,因“旋铙”、“飞铙”、“高空抛铙”等一系列高超演技而一举夺魁,喜得金奖。

遂平21人组成的代表队动作协调、热情奔放,一个个高难度精彩动作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充分体现出天中人民气壮山河的宏大气势,赢得评委和观众赞赏不已。

遂平社火文化由来已久......

                    书画文化

遂平书画文化,繁花似锦。本文仅选取部分精华。

清末民初,有一位拔贡,享誉豫南诸县,他就是魏承恩(1866-1938年),字敬亭,阳丰乡吏部张人。光绪三十四(1908)年,创立遂平官办初等工业学堂,任校长。个性独特,书法自成一体。所书魏碑,被人谑称“字妖”。

据传,民国初,国民党陆军中将军长刘凤启(西平县人)的母亲70寿辰,很多达官显贵争相去祝寿。遂平县长提前请魏敬亭题“泽被民众”匾,又请名匠精雕细刻。拔贡叮嘱:白底白字,莫加粉饰。人们不解,涂上漆该更漂亮。因敬畏拔贡盛名,没人敢问究竟。届时,县长请敬亭陪着去祝寿了。

当天,军长家宾客盈门,很是热闹;礼品繁多,逐个登记。遂平县长送的白茬木匾显得太平淡,被搁置到闲屋角落,县长感到十分尴尬。当中央来的大员巡看各地送的书画赠匾后,未赞一言,只淡淡地问:“还有吗?”军长说:“没有了。”可管家不解其意,忙说“有,在配房里。”军长怕丢面子,就说“不看也罢。”但这位大人执意想看。军长无奈,派人将其拿到客厅。颇懂书法的大员赞不绝口:“就数这字最好。”可庆寿送白匾,有啥说道?只见拔贡不卑不亢明白表述:老太太吃斋行善,恩惠乡里;70大寿送祝福,赞她老人家前半生清清白白,泽被众生,全出内心,无半点儿粉饰之意。一番入情入理的话,使在场者恍然大悟,赢得热烈掌声。

目前所知:魏拔贡留下的一幅对联,被和兴某人保存着。据知情人说,“75·8”洪水,遂平遭重灾。该人顾不上家里财物,唯一将这幅字用塑料布包了好多层,顶在头上,浮水逃生。可惜,如今不再让人看,更高价难买。只记得,上联写:石投苏水,月照秦楼;下联:诗吟谢絮,笔灿江花。附上款:子文贤士婚嘉致贺;下款:魏承恩书。(见《遂平县志》、《文化建设》、《拔贡魏承恩》)

魏紫熙(1915-1999年),他的作品多次被国家领导人当礼品赠给罗马尼亚、缅甸、日本等国家领导人,并被送到印度、日本、苏联、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亚、欧、美和大洋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黄洋界》、《将军柏》、《飞澜无声》等数十幅国画精品无偿捐赠国家,被中国美术馆珍藏。

这位闻名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就生于遂平县诸市乡(今驿城区)姜庄村。是淳朴的家乡风情,使他幼年就爱生活、爱家乡、爱绘画,终生勤奋不辍,誉满人间。(见《遂平县志》、《文化建设》)

杨留义,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山水画家,其作品曾随航天船飞向太空,后被国家珍藏。身兼数职,是遂平县唯一国家级美协会员。(见《博生活》等)

任玉岭,“影响中南海的总理高参”九人之一、联合国电视中文台总顾问、海峡两岸书画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创新五大家”之一、国家一级书法师和“中国书画传承艺术家”等诸多声誉的德高望重之人,这个1938年出生在嵖岈山黄土岭上的苦难婴儿,如今早已享誉海内外。他做官做到国务院高参、全国政协常委,干事业成为名扬中外的著名经济学家,作诗所写《中华三百名城颂》前无古人,而业余爱好书法竟也能做到如此水准,实在是遂平人的典范和骄傲,更值得后来者学习效仿的楷模。(见《祖国》、《中华儿女》、《人民公仆》、《中国儒商》、《媒体人眼中的任玉岭》等)

在这片沃土上,还有一位号称画坛孺子牛的“‘华夏牛魂’——赵尊清工笔《群牛图》长卷展览”,2009年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他画的牛,被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赞叹为“乡土气息浓郁”。这位遂平农民的儿子,自幼把家乡牛耕文化融于心、绘成画,终成大家。(见胡金岭《遂平文化名人辈出》)

前不久,遂平又出现一位“做人低调,书法精妙”知名书法家张松林先生,他将隶篆结合,自成一家,“隶篆结合体”推向社会后,其作品已传到港澳台甚至国外。(见《博生活》、《嵖岈星》、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求实创新——领导干部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目前,遂平有国家级书画会员3人,省级 37人。

                       公社文化

1958年4月20日,嵖岈山附近27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为进一步搞好生产建设的需要,积极、自愿合并成立的嵖岈山卫星农业社,经《人民日报》和信阳地委、河南省委、党中央有关领导共同主张正式确定的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登上中国乃至世界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历史舞台,影响了中国20多年。此间,“大食堂”、“浮夸风”却造成了极大灾难。人民公社的功过是非不宜简单追溯,而是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让明天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社会进步得更稳更好。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是当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乡村政治的典范,它的演变和发展,为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见遂平县政协《文史资料》、《东方第一社》、《大社》)2006年6月5日,嵖岈山人民公社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批准建立博物馆;还有公社干群栽植的“人民公社好”柏树林,当年建起的下宋水库(狮象湖)和千米渡槽等,特别是毛泽东主席来遂平接见公社代表的照片、有关人士出席国际会议史料保存了当年的真实物证,为人们了解或研究这一史实提供了便利。

                      旅游文化

遂平地处中原,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南北贯通铁路、公路5条交通大动脉,东西穿过汝河、奎旺河两条河流——山川、河流、平原俱全。嵖岈山正在申报国家5A景区,山上有战国以来各时代防御工事,黄巢洞和刘扁大堂,儒道佛庙宇道观共存,唐代颜真卿“别是洞天”等真迹、古摩崖画像、吴承恩《西游记》遗迹和众多象形石,嵖岈山农科职业学校旧址和《西游记》邮票首发式资料等;有凤鸣谷森林公园,园内有唐代窦建德手植橡树和包公庙,南、北斗寺和百泉寺佛教文化及中原少有的高山湿地景观,还有李先念三军会师遗址碑刻;红石崖生态景区,在区内有女娲文化遗迹、遗存,新四军战地医院旧址、三军“会师泉”、九龙山抗战烈士陵园和纪念碑;龙天沟景区自然风貌,有古代将军寨,著名作家吴伯箫写打豹英雄的《猎户》主人公原型钟殿奎故居和打豹遗址,景区山门处的李兴楼村是豫中抗日根据地指挥部所在地,豫中军区、地委机关和李先念旧居等,已建起纪念馆和河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汝河的县城区段建有“玉带公园”和橡胶坝水上乐园;奎旺河在城区段的绿色长廊已初具规模,清末好知县胡来进带领百姓开挖的泄洪渠渠首处泄洪闸仍在,并增建起排灌站。

                    其他文化

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多次获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的《人民日报》编委李德民(遂平籍);中国作协会员、驻马店市作协主席刘康健,所写“75·8”遂平抗洪救灾的报告文学《创世纪》获河南省文学最高奖——“首届杜甫奖”;作家李玉新分别在1990年、2001年有关征文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013年10月被评为“全国行业道德楷模”,2014年12月荣获遂平县“首届道德模范”称号等。

围棋文化也源于遂平。古今中外很多人都爱玩的围棋源于尧帝和丹朱。史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见《世本·作篇》)可见,两千多年前的房邑侯丹朱是善玩围棋的第一人。

桃符文化有传人。遂平民间艺术中的手工艺文化精彩纷呈,如槐树乡的宋身海,人称“桃符宋”,其祖传的桃符工艺和他进一步研究创新的桃符文化,先后被列入驻马店市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县里还专门成立了民间民俗桃符文化保护领导小组。

剪纸文化誉中原。 赵新亮,遂平县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中国新闻播报》2014年10月9日报道:称他为“中原剪纸第一人。”

棕编文化重创新。电业公司马长安先生,有能把棕树叶儿变着法儿编织成一个个惟妙惟肖动物的本事。由于工艺精湛,勇于创新,为了绿色环保,并为满足收藏者需要,(因本地非属棕树主产区,原料不足,不忍破坏生态。)他还用彩带、塑料包装条等材质代替棕叶。在2014年全国农产品加工洽谈会上参展时供不应求,驻马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有其系列作品(2014年9月9日),《河南电力报》2010年10月21日报道,随后,《国家电网报》也曾报道。他多才多艺,其花鸟字在首届国际华人艺术大赛中被评为金奖,获“世界艺术家”称号;还会做糖画。目前,棕编、花鸟字和糖画都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遂平文化源远流长,富有特色,或教人修德,或启人益智,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不仅是遂平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是中华民族难得的宝贵财富,更是神州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遂平县广播电视台

                        201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