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高校恢复儿科本科招生
五年制毕业的医生能缓解紧缺吗?
记者调查发现,南医大两年前就开始招生了,但问题是本科儿科医生进不了“最渴”的大医院
中国江苏网2月25日讯 儿科医生太缺了!近年来因为招不到儿科医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儿科停诊限诊的情况。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儿科医生紧缺的矛盾将更突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两部委将采取多项措施培养儿科医生,包括从今年起恢复儿科本科招生。扬子晚报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南京医科大学从2014年起已经恢复了儿科五年制本科招生,招生情况不错。不过问题来了,按照现有招聘政策,本科儿科医生进不了“最渴”的大医院。有专家呼吁出台相关配套的就业引导政策。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于丹丹蔡蕴琦
国家新政
今年8所高校恢复儿科本科招生
1998年,教育部对医学教育进行专业调整和优化,将本科临床医学定位为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通科教育。据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将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在“十三五”期间将儿科年度招生计划由每年4000人提高至5000人。
落地江苏
南医大:两年前恢复儿科本科专业
扬子晚报记者昨日从南京医科大学了解到,该校从2014年已经恢复了儿科本科专业招生。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南京医科大学上世纪末停止招收儿科医学本科生,保留了临床七年制(儿科医学方向)。一直到2014年,南京医科大学恢复了儿科医学本科生的招收。“江苏儿科医生缺口大,学校希望培养更多儿科医生。”南医大招办主任刘金祥介绍说,2014年南京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医学方向)首度招收了56名本科生,录取线为365分。2015年该专业招收了108名学生,录取线368分。“招生情况总体不错。比七年制临床专业和临床口腔专业分数略低些。”
记者了解到,五年制和七年制儿科专业培养定位有所不同。南医大官方网站中介绍,“临床五年制儿科医学培养具有较全面的临床医学和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特别具有较多的儿科医学知识和儿科临床技能;具有与患儿、家长及同事合作的基本人际沟通能力,较好地胜任儿科医生岗位,成为今后优秀的儿科医学人才。”七年制儿科专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及参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良好发展潜质的高级临床儿科医学人才。”主干课程设置区别较小。五年制学生也要学儿科学导论、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儿童保健学等儿科专业知识。
儿科专家:鼓励招生是好事,培养熟手要时间
“90年初我在四川求学时碰到过很多儿科本科毕业生,他们都很优秀。”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赵霞教授认为,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培养儿科专业本科生是好事,儿科医生真的太缺了。
赵霞教授认为,儿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临床一线工作。按照国家医师培养政策,无论是五年制本科生还是七年制研究生,毕业后到医院都不能马上上门急诊看病。需要进行规范化培训。“本科生进入医院后至少接受2—3年的规范化培养。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前后加起来大概需要8到10年的时间。结束了培养周期,考取医师资格证书后,他们具备了当医生的素养,才能上门诊急诊看病了。”
专家认为,对于儿科医生来说,3年规范化培训非常重要。给孩子看病不同于成人,需要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判断。风险大、问诊难、配合差,加上儿童病情变化快,所以作为儿科医生要迅速成熟起来,独当一面,难度更大。
政策背景
目前江苏每千名儿童
只有0.2个儿科医师
据统计,全省1700多万少年儿童,有执业资格的儿科医师仅3700多人,过去3年每年新增儿科医师不足200名。这意味着每位儿科医师要管近5000名儿童,也就是说每千名儿童仅有0.2个医师。而成人每个医师对应588人,两者相差约9倍。
2020年全国每千名儿童
力争有0.6名儿科医师
两部委将采取多项措施,到2020年,力争儿科医师达到14.0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达0.6人。为此,教育部还将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基本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
问题来了
儿科专业的本科生
进“三甲”有点悬
儿科专业本科生未来就业方向主要是什么呢?南医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毕业生可以到临床一线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儿科本科生想进大医院有点难。南京儿童医院河西分院不久前开诊,该院今年要在全国招300名医护人员。记者从南京儿童医院近期的招聘看,医生基本上是硕士以上学历,很多科室要求博士。采访中,南京多所大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毕业生想进三甲医院,除了药剂科、检验科等,临床医生学历要求至少是研究生,本科生想毕业直接进大医院几乎不可能,即便是目前最紧缺的儿科。不过在基层医院,本科学儿科的毕业生会比较受欢迎。基层医院壮大儿科后,某种程度上会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相关专家呼吁,国家鼓励儿科本科专业招生的同时,配套出台相关就业引导政策。“引导本科生到基层医院工作。或是高校和大医院联合培养,本科5年毕业后先进入医院进行临床轮转,同时在高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缓解儿科从业者紧缺的问题。”
-儿科医生自述
一夜看130个病儿,喝口水都难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许多综合性儿科规模较小,有的近几年甚至还不断萎缩,只留儿科门诊而没有病房。有的医院即使有儿科,也只有儿童内科,没有外科。“宁治十大人,不医一孩子。”多家三甲医院医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医学院学生最不愿意去的科室之一就是儿科。儿科被称之为“哑科”,给儿童看病要比大人困难得多;儿科医生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也远胜于普通科室,儿科发生医疗暴力事件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
南京儿童医院近几年医院门急诊量每年都以20%的速度递增,而医生护士增长的速度远跟不上,一名医生一天要看八九十位小病人。在辛苦与危险下工作的儿科医生,待遇也不尽如人意。一位三甲医院儿科主任告诉记者,综合性医院中所有科室效益最差的之一就是儿科。因为儿科用药的剂型和剂量都比成人小,医生主要靠技术手段治疗,儿科的收费自然也就偏低。
南京一所大医院儿科医生向记者讲述了平常一个“工作夜”。当晚她一人在急诊当值,从走进急诊室那刻起,她被患儿和家长包围着。一个孩子最少两三个大人陪,诊室内挤得透不过气。“病儿一个接一个,几乎没有停歇。”边给孩子检查,边回答家长各种琐碎的提问。“孩子为何夜里咳白天不咳?”“穿两件毛衣够了吗?”……“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这才发现已经看了130个病人了。”这一夜别说合眼睡觉,喝水、上厕所的空闲都很少。
-专家声音
提待遇减压力增加社会荣誉感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赵霞教授认为,培养人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应想办法解决儿科医生收入低、风险高的问题。缺少政策支持和待遇支持,医生就算先选了儿科,后来仍会考虑转行。
赵霞教授建议,先从诊疗费中体现儿科医生的价值,适当提高挂号费。推进儿科常识科普工作。让更多家长理性求医,尊重儿科医生,减轻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此外,高校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的社会荣誉感。记者了解到,在昨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家卫计委相关人士表态将制定符合儿科医生工作特点的薪酬制度。